2014年鹤壁市教育工作会交流材料
山城区第九小学是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学校,河南省校园网示范学校,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教育科研基地。学校学科教师100%可以操作多媒体教学设备,应用数字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教师人人能制作课件,电子备课,网络学习。
一、硬件搭建平台,为数字化校园建设奠基
1、我校2010年9月自主投资20余万元为各班配置了笔记本电脑,大屏幕液晶电视,与2003年建成的校园网线连接,与无线电视网相连通,完成了班班通的建设。
2、2011年9月,学校又建起了山城区第九小学门户网站,进一步宣传学校形象,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网络资源库。
3、2012年5月,我校将为每位正式职工购置一台高配置的笔记本电脑,方便教师教育教学,为数字化校园建设奠定硬件基础。
4、2012年6月,更新计算机网络教室,使计算机网络教室电脑数达到63台,达到了每生1机。
5、2013年8月,部分教室更新为一体机设备,并投入使用。
二、科学规范管理,让设备创造高效益
1、成立了信息技术应用领导小组:
组 长:卜鹤飞
副组长:杨福平、李保庭、李风云、王爱琴、王红霞
成 员:杨卫华、刘运英、原方、娄海丽、樊有贺、张瑞振、田保安
领导小组下设信息技术中心,信息技术中心主任由杨福平兼任,成员杨卫华、刘运英、原方、娄海丽。专职技术管理员:李晓涛。
为了提高信息技术设备的利用率,学校从管理培训上下功夫,着力于课堂教学推广应用研究。在管理应用上重点做到了“三个到位”。
(1)制度规范到位
为规范信息技术设备的应用,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先后制订了《校园网络建设规划》和《教师计算机使用管理规定》、《班班通设备使用管理制度》、《课件及教案设计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促使信息技术设备的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2)设备管理维护到位
保持校园网络的良好运行是班班通设备应用的前提。为此,学校严格执行《信息管理员每日巡查制度》,每天对学校校园网、信息技术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检测,一旦发现运行异常,立即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整改。除了作定期检查及时排除故障外,学校还严格执行《网络终端使用异常报告制度》和《学校校园网络运行异常应急机制》,及时处理有关情况,如病毒感染、网络通信等。
(3)措施落实到位
学校制订详细的《班班通计算机管理使用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任课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设备授课课时不得低于周课时数的30%,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大赛;进行一次自制教学课件展评;学期末对每一位教师的电子备课、课件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汇总评议,对教师应用授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考核和评议的结果量化分数,纳入教师的学期绩效考核中。以上管理措施的落实,使信息技术设备应用的全面推广进入良性运转轨道。
三、注重应用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优化教师队伍
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可有效地促进信息技术设备的推广应用。同时,教会了老师,信息技术教师也为自己减了负。为此,我们一直高度重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校本培训,每两周利用业务学习时间至少培训1学时,每学期保证培训10学时以上。主要采取了以下培训形式:
(1)分层培训
学校根据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掌握程度和接受能力相应地制订培训计划,把教师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实施分层培训。对于老年教师,我们只要求其能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使他们能够进行基本的多媒体教学;对于中青年教师,培训内容有一定深度和技术含量,如课件制作、网页制作、计算机的基本维护等。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培训,现在几乎所有教师都能利用信息技术备课上课。我们实行电子备课,教师上交的所有材料,均要有电子版,教师业务学习记录,我们要求教师开通自己的博客,完成与学校博客圈的链接,教导处随时可以检查教师业务学习情况。
(2)分阶段专题培训
根据近几年学校信息技术配置的发展状况,我们在每个阶段均组织进行校本专题培训。在初始应用阶段,除了要求青年教师熟练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主要以制作课件技术、运用各种软、硬件基础知识,和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培训为主,如运用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photoshop等制作课件辅助教学;基本应用阶段(基于校园网络),学校将培训内容调整为网络应用基础知识、校园网基本应用、应用于教学的专题网页制作等;高级应用阶段,学校安装了各种教育教学应用网络平台,将教育教学平台的使用和管理作为培训的重点。如专题学习网站、班级博客圈、教师博客等,班班通建成以来,我们又进一步制定了教师班班通应用培训计划,采取请技术人员系统讲授、校内骨干专题讲座、现场动手操作、应用研讨交流等多种培训形式,集中进行专题培训。
班班通建成后,我校及时组织了班班通应用培训,从电视机的视频源切换,到电脑的双屏显示,从电脑与电视的连接,到硬件设备的使用与保养,从教室的有线上网教学到办公室的无线上网备课技术,从单纯的课件演示播放到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现在,教师们都能轻松使用班班通设备进行教育教学。
(3)合作培训
除了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我们还提倡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对每位中老年教师,学校指派一名青年教师与其结成对子给予帮助辅导。在互帮互学中提高技能水平,现在100%的学科中青年教师均能独立完成各种计算机基本操作,而且诸如运用Excel计算成绩、绘制表格、上网浏览、下载、处理信息、课件的制作与应用等都能达到熟练、自如。
四、广积网络教学资源,实现电子备课等资源共享,大幅度地提高备课效率
为有效实现网络课程、教学课件、电子备课等优质资源共享,提高教师备课效率,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
我们着重研究教师运用积件的理念建设网络资源库与积件库的方法,目前正在积累和运用两种类型的积件库:一是多媒体教学资料库(素材库)。以知识点为基础组织素材资料,包括图形、表格、文字、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维信息的素材资源库,并设计方便、快速、自动、智能的网络检索方法;二是微教学单元库,又称微课件,这是为帮助教师讲授某个教学难点,或帮助学生学习某个知识技能点为目的,或为学生探究认知而创设的学习环境等设计的“小课件”或“微课件”。这些“微课件”均以学科知识点为单位,形成学科教学系列资源,供教师学生在教学中重组使用。
目前,学校网站积累了优秀电子教案1000余篇,教学论文1700余篇,各科试题600余篇,各科课件1800余个,教学积件600余个,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
二是探索开发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开展网上协同电子备课研究
学校探索和实践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新形式,开发建设了基于校园网络的课程教学平台。十五期间,我校购买了专题学习网站建设软件,建设了小学高年级作文专题学习网站、小学几何图形专题学习网站、小学信息技术专题学习网站等,方便教师专题教学应用。教师也可到网络教室组织学生直接参与操作或互动。
为提高电子备课的效率和质量,学校构建了以集体备课为基础、以电子备课为形式、以网络资源应用校本教研为载体的教师电子备课模式,着力打造合作共享的电子备课平台,充分发挥团队力量,营造学习研究、反思交流、合作共赢的文化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大幅度提高教师备课和授课水平。
利用学校网站,开展教学研讨。
应用校信通博客圈,开展学习交流。
建立九小教师qq群,方便教师交流。
(五)、班班通设备的应用取得初步成效,大幅度、大面积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经过近年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证明:班班通设备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创了新的教学结构,打造了新的课堂形式,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极大地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通过使用班班通设备训练,王晨同学在全国少儿英语口语大赛中获得银奖,杜昱同学在全市少儿电视故事大王比赛中,获得唯一一名特别金奖,
信息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极大方便了教师教育教学,也有利的推动了教育教学效益的提高,学校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使用积极性空前高涨,实现了教师使用电脑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教师素质得到很大提升:付丽娟获省教学资源录像课特等奖,付丽娟老师所带班级获省校信通书香班级荣誉称号,
典型应用
(1) 信息技术助力德育教育
秋季开学第一天,教育部要求要认真组织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开学第一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礼仪教育,安全教育,内容生动形象,学生及老师反应相当良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 信息技术促进家校沟通
新学期初,我校召开了新学期家长会,我校自编学校视频节目,综合了学校师生活动,学校建设等多个内容,在班班通教学设施上播放后,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同时,我们还组织家长从中国中小学生安全网上收看了安全视频节目,指导家长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我们开通了学校门户网站、第九小学博客圈,利用网站对学校进行宣传,与家长沟通。
(3) 信息技术促进特色创建
根据我校学情,本学期我们开设了早读与写字,早读课上,老师利用班班通设备示范读;写字课上,老师们借助网络视频进行写字教学,省时省力,中规中矩。
(5)无线网络系统
为改善办公条件,我校在各办公室分别配置了小型无线路由器,极大的
今后的几点打算:
1、进一步改造班班通,让班班通更进一步(向交互式电子白板靠拢)。
2、继续完善班班通工程,在教室安装摄像设备,能及时把优秀教学场景送达需要的班级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