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章确实是具有那种可以让人阅读千遍的魅力的。
放假期间,我不知道它将会给我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我也不知道它将会把我的思想带入怎样的境界。慢慢翻阅了一遍之后,让我流泪了。她对现实的无助和这无助下巨大的爱又一次袭击了我。后面的文字让我微笑,发自内心的微笑,因为爱和孩子,改变了我们的心态,改变了我们的视野,也改变了我们的性情。这本书里,没有国际纷争,没有种族问题,没有政治黑幕,有的是她和她两个儿子华安和华飞细碎的生活细节。作为母亲的她,遇到所有母亲曾经遇到的问题,与所有其他母亲一样困惑。她耐心地陪同孩子们成长,细心呵护着他们脆弱敏感的心,她心里只有一个朴素的愿望,希望孩子们长成像小树一样正直的人。
这几天,我又把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读了一遍。踏踏实实地读,这一次,速度比上次快。轻轻地合上书,我有一个强烈的遗憾,那就是遗憾自己没有早点再读一次这本书。
她需要牺牲个人时间,我们很多人用“牺牲”这样的字眼,但是在她写的告诉孩子什么是龙,给孩子做鱼粥,和孩子一起在蒲公英的草地上玩耍的细节里我看不到所谓的牺牲,她有着巨大的幸福。她沉醉于哺乳的幸福,被信任被依赖的幸福,孩子成长的幸福里。幸福得让我这样没有孩子的女人羡慕并且动摇。
请看书本的封尾上面的文字:
“作为华人世界最有影响的一支笔,龙应台的文章有万丈豪气。然而《孩子,你慢慢来》却令人惊叹,她的文字也可以有万丈深情。这本书的龙应台是一个母亲,于生命的本质与起点素面相对,做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热爱,它不是对传统母职的歌颂,它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写得出的生活散文。”
我要说,只有做了母亲的作家才写得出这样的散文。
母爱,让她心思越发地细腻,她教孩子认识世界。龙、汽车、花、树、狗、牛、小桥、流水、人家……琐琐碎碎、点点滴滴,无不信手拈来。没有华丽词章,没有浓墨重彩却又意味深长、隽永无比。
母亲,让她理性思考。“终于嫁给了王子”“读水浒的孩子”中,她批判的眼光让人对一些传统教育也有了深深思索。
尤其喜欢首篇“孩子你慢慢来”,她对孩子的从容,让人动容。母爱,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
花开满地的平野、小孩儿在草地上爬行、小卷毛、一个充满阳光的午后、落叶满地的道上一个小孩独行……文中20多幅生活照片让文章充满诗情画意,“生命的实景写生”这个主题也更加突出。
关于不要孩子,我一直有一套系统的理论,随时可以挑选出来一二三点和各色人等论战,捍卫着做一只不下蛋的鸡的权利。我的这些理论里,最让我头痛的问题一直是子女教育问题。我如何在那些自相矛盾的成人的谎言里说服自己去欺骗我的孩子。龙应台解决了我大部分的问题,原来她也没办法告诉孩子成为公主嫁给王子是合理的唯一的价值取向。也没有办法把《水浒》里的强盗粉饰成好汉。也没有办法说狼就该被猎人杀掉,小红帽比狼更加有活的权利。
原来我可以放心地纵容我的孩子不好好写作业,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对这个世界的探险中去,原来我可以放心地纵容我的孩子不爱看书,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他自己的人生。其实,写到这里我又开始动摇了,毕竟我的孩子不会在德国成长。我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去自己寻找答案。但是感谢龙应台,给了我寻找解决办法的勇气和信心,给了我带一个孩子到这个并不美好的世界来的勇气。
我想在我想这些问题的答案的时候,我可以慢慢等待一个孩子的到来,虽然书名《孩子,你慢慢来》并不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