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圈子 | 博客首页 | 圈子首页 | 帮助
圈 主
博 主
圈子公告更多>>>
日志 >> 查看日志
圈子点击48次 | 博客点击1902次 | 评论0次

干国祥:读网十年,为何平庸

发表时间:2019-11-01 11:13:29 [查看原文]
 

干国祥:读网十年,为何平庸

“为什么读了那么多精妙好文,我的思想依然不深刻,不犀利,不能发现事情的本质与真相,而只能随波逐波,接受别人的观点,让自己的头脑变成别人的跑马场?”

为什么?你真的这样追问过自己吗?一直保持这样追问,那么自我拯救还有可能。拒绝这样追问,那么余生安全、安静、安然,可以不起波澜地度过。 

井底之蛙的成语谁都知道,但出了井的青蛙后来怎样了?答案是:它找了一口更舒适的井! 

只要你在为自己寻找一口舒适的井,网络就根本不可能能够帮助你完成思想进化。网络是什么都有的超级市场,但如果你害怕的是“需要自己去思想”,那么你就不会遇到思想。你会遇到老树画画,小鸡唱唱,中二笑笑,但就是不会遇到思想——万一不小心遇到了,你也许会这样评论:难看,不中听,为什么不好好说人话? 

正是你每天乐于点击的舒坦文章,每天在哄骗这样着你:你的思想属于中产阶级,你的品味属于小资小众。 

但真相却是:小众就是十万+,小资早已烂大街。 

我第一次使用头条APP的时候,惊为天P。太牛了,每一条信息,都是我想要的。当我喜欢军事,所有关于军事的信息蜂蛹而来,我越点击,就越军事,最近,我被网络军火商们彻底包围,草木皆兵…… 

然后我就想到,其他的人其实都一样,都被自己的选择规定着、束缚着、复制着。我们为自己筑了茧,再也看不到另外的世界。一个想寻找文革美好的人,自然就可以被美好包围,反之亦然。 

为了赚取每天的羊肉烩面,我在微信公号中插入了广告。然后有朋友向我告状,说某某某是个骗人的东西,你怎么替它做广告。我开始以为是腾讯的随机安排,就推卸说,腾讯怎么审查的,它放什么广告我不知情啊,我只是开放了广告位。然后,有人告诉我,每个人看到的广告并不一样,你看到的广告,是由你以前点击过的网页、文章所决定的——哦,可怕、可恶、可恨的大数据! 

怎么挣脱自身?我愿意一万次重复推荐我的读书秘诀。作为一个没能在年轻时候进名牌大学读研读博的“中师生”,我和我的同学都有足够的智商,但没有接触经典、接触学术的机会,是我的阅读习惯把我从浪漫中拯救出来。 

我的阅读习惯其实也很简单。在读一本不错的书的时候,一定努力寻找到作者多次引用的那个人、那本书,以及它竭力反对的那个人、那本书。这样我就至少获得了两本新的书籍,一本很可能比这本还高明、艰深,另一本很可能会打开另一种视角、另一个世界。 

我从魏书生老师的书里读到了苏霍姆林斯基,因为前者反复引用后者,然后一个真正的教育实践家就走进了我的精神世界。

 我把皮亚杰和维果斯基这对相反的思想都纳入了自身,不知是哪本书,把这对认知心理学领域的伟大冤家送到了我面前。 

但最后,按图索骥,寻根问底,探本朔源,西方总是一次次绕到了康德、黑格尔、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海德格尔、尼采、雅斯贝斯等人那里,东方总是回到了孔子、庄周、老聃、荀况、王弼、慧能、朱熹、王阳明等人,以及清朝那些注释、训诂的高人那里。 

所以,一生中读得最多的,还是这些“经典”、“大家”。可惜,生命太短,那么多白雪皑皑的巅峰,此生来不及去一一攀登,有时甚至怀疑自己攀登上那几个雪峰,是不是真正的主峰。 

当年我刚上网的时候,还是BBS的时代。我只上教育网站,逮住任何一个愿意讨论学问的网友,就学,就问,问是追问、诘问、打破砂锅问到底。因为一个全新世界的开启,对我来说实在太震撼了。我原本以为外面的世界到处是修炼了硕士博士的高人,结果不小心差点成了那时候教育BBS的第一网红——因为热衷“吵架”而屡屡被围观,今天的教育界名人朋友,要么是那个时候不打不相识结交的,要么是他们看我被围殴却越打越强悍而认识的。虽然我现在已经绝不吵架、不太辩论了,差不多整天只念佛吃肉了,但当年BBS老友相见,总怀疑我依然在偷偷盘算着批谁一通。

 别人以为我在吵架,其实我就是实实在在地想学术争鸣——即使高度有限,但态度绝对是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式的,或者魏晋时代的辩难问道式的。凡在争鸣中发现有什么不懂,似乎又很重要,立刻一边争鸣,一边下单,往往争鸣还未结束,书本的阅读已经开始。此生仅有的一点学问,十年山中岁月其实不到三分之一,网络五年,倒占了近半。 

经典难啃?在争鸣的强刺激压力下,有什么书不能啃下来? 

只有读美文、鸡汤文,才会舒适得昏昏欲睡、不再思想。真正的思想阅读必是一场斗争,所以我也从来没有企图让我的读者轻松舒服。 

也许你所谓的精妙好文,就像好莱坞电影,都是针对你的“伪中产阶级”心理而精心炮制的“软文”,它知道你会点击,它知道你会赞同,它知道你会期待。因为它呕心沥血地让你舒服,让你舒坦,帮你发泄你的不满,帮你满足你的优雅,帮你自我认知是“少数”和“小众”,甚至,自以为是真诚的“学习者”——可哪有总是十万+的忠实读者居然可能是另类!

标签:  

现在已经有0人给我打分了(查看打分情况
这篇文章现在的总分为0分。
友情提示:打分功能目前只对班级圈子和自建圈的成员开放,访客暂时无法使用此功能。

      未登录,您可以 登录 后再评论
评论:

500字以内: 您已经输入 个字
昵称:                 验证码: 点击刷新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