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作业在跨学科方面的体现
本学期我们组的小课题研究目标为应用型课堂作业设计。它包含多个角度:艾老师谈到的生活应用型、秦老师要说的传统文化角度。我针对跨学科应用型角度,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说一点我们的做法:
百度得知,所谓“跨学科”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学形态。所谓跨学科,就是不同程度上超越了原有学科的边界,实现交叉、整合和融入。其有利于解决学习中,狭隘、知识零散和刻板僵化的不足,实现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尤其是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找到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关系,在学科的相互渗透当中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学科之间的有效融合能够实现资源的快速整合与共享,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革新,为教学改革工作注入强劲的活力。
譬如,巧妙结合语文,让数学学习充满乐趣。与语文学科的融合大家并不陌生,也都有或多或少地尝试。如,借助数学日记中小马虎对长度度单位的混用,并进行改错,来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感知。学习过质量单位后让学生以数学日记的形式写下自己的购物内容和经历。在学习了用数对确定位置后我让学生当“小小药剂师”为一个感冒病人介绍需用药的位置及简单用途。(出示学生图片药柜)既增强了趣味性也复习了数对的知识。
二、灵活运用美术,让数学学习直观生动。
小学生喜欢画画、拼图。在学习用代数式表示规律一节时,我为让学生动手画一些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看谁画的美、有规律,谁会说其中的规律;谁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无穷多个这样的图形拼成的图形存在的规律……开始学生都是靠数一数,后来随着对美的坚持,在画中找出了图形和边数的规律。
再如,学习第六单元多边形面积时,通过对复杂图形的拆分和简单图形的组合,让学生了解不同图形的组合关系,能够拼成丰富多彩的图案。什么图形怎样才能平铺?何种图形不能平铺?很好地指导了怎样利用多种图形创作美术作品,两者之间有效融合,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其知识认识到原来数学知识的用途如此广泛。
三、数学与英语的结合更是随处了可见。在学习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时,我向学生介绍路程用字母s来表示,速度用字母v表示,时间用字母t表示。然后问学生这是规定还是有一定的渊源呢?接着以时间为例讲述了字母t表示时间的原因,这是开放的结果也是数学国际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展开了对单价、数量、总价;工效、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以及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质量单位字母表示的网上调查等。聪明的孩子为提高功效,早日验证猜想进行了分组调研。不仅解决了字母表示常见数量关系的问题,还深化记忆,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网上调查的活动经验,这何尝不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指导。
马克思说过,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数学内容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数学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