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圈子 | 博客首页 | 圈子首页 | 帮助

郑州一中实验初中七一班 http://q.xxt.cn/gai15093491646

圈 主
博 主
圈子公告更多>>>
日志 >> 查看日志
圈子点击72次 | 博客点击665次 | 评论0次

我的家乡,不止四季

发表时间:2022-11-04 14:38:41 [查看原文]

我的家乡,不止“四季”

说到家乡,不管她是一座小城,还是一处山坳;不管她在天涯,还是海角,她都是我们魂牵梦绕的地方,我们热爱她,熟悉她,离开后会思念她。然而,一旦要让我们写家乡,反倒觉得没什么好写的了,即使挤出一篇作文,却发现,既可以说它是A城,也可以说它是B城,还可以说它是C城,造成了“千城一面”的窘境。

先来看看这篇作文:

我的家乡

我有着一个风光秀丽的家乡,那里一年四季都风景优美。

春天,绵绵的细雨唤醒了花、草、叶、木们。瞧!田野里,金黄的油菜花正怒放着,河边的柳姑娘长出了嫩绿的长辫子。

夏天到了,大人们有的在大榕树下乘凉,有的跳到清澈见底的泉水中游泳;小孩们在树下玩耍;小鸟则在树上唱着动听的歌儿……

秋天,奶奶家小院的墙上挂满了丝瓜娃娃,篱笆上挂满了豆荚姑娘;稻田里的稻子妹妹也高兴的咧开了嘴,笑弯了腰,好一个金色的天堂!

冬天,冬爷爷来到了人间。他手拿魔棒,身穿雪白大衣,用他那雪衣把青山严严实实地盖住,生怕它们冻着了。

啊!美丽的家乡,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光。 

你一定感觉到了,这是一篇文笔还算不错的“四季家乡”的套路写法,但因为缺少展示家乡特色的内容,因此,谁也说不清这个“家乡”在何处,随意换个什么地名都适用。这样的文章,没法让读者喜欢,就是我们自己,也不会满意。三年级的同学写家乡,用这种“四季法”还说得过去,但到了四年级、五年级,一写家乡就只会“春夏秋冬”,就有问题了。

其实,我们都知道,自己的家乡不止“四季”,而是千差万别,各有特色。可是,我们常常会咬着笔头,不知怎样启动自己的思路。这时,不妨调动问号的功能,让它帮我们打开思路。方法就是连续提出问题,比如:家乡的位置在哪里?家乡有什么地貌特征?家乡有什么特殊的景色、遗迹?有哪些特产、美食?有什么异于别处的风俗、文化?我对家乡有哪些美好的回忆?通过不断地自问,来启动自己的构思和灵感,动起笔来也就容易多了。

1 、取材建议之家乡的景物

不管你的家乡在农村还是城市,但凡写家乡,都离不开写景,选准特色景物很重要,它是写好家乡的关键。家乡美丽的景点往往不止一两处,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怎么办?那就选特色最明显、印象最深刻或感情最深的一两处写下来,如重庆的解放碑、杭州的西湖、武汉的黄鹤楼……当然,所选的景物必须与其他地方的景物有不同之处,是它自己所独有的。

如写我爱家乡的韩江》一文,重要的是找准韩江与其他江河的不同处来:它的水面景色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像小溪一样清澈见底,湖面一样水平如镜);韩江大桥有哪些特点?(全长1978米,宽4米。能同时容纳4辆卡车并排行驶);站在大桥上看到了什么?(边黄、江面船只、堤上花树行人);江堤上有哪些特色种植?(荔枝、番石榴、香蕉树);人们的生活与韩江有什么关系?(江水造福一方)等,将这些景物一层层展开,韩江不就有了属于自己的个性特点吗?

2 、取材建议之家乡的特产

特产是一个地方有的、闻名遐迩特色。它可以是水果、鲜货、腌腊等农副产品,可以是小吃、点心或其他食品,也可以是传统手工艺品等。有很多地方,就算我们没去过,它们的特产也早就如雷贯耳了,比如重庆的火锅、北京的烤鸭、杭州的东坡肉……所以,写家乡,我们也可以从介绍家乡的特产入手,写出来的作文一定会大受欢迎。描述特产时,要抓住的特点来介绍写清楚它的形状、颜色、大小、味道等;也可以介绍特产的种植、价值、用途;而对于特色食品还可以介绍制作原料、加工方法、风味特色以及相关的传统等,让大家对你所介绍的特产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如《我爱家乡的榨菜》一文,按照时序,先写秋季榨菜的下种、移栽,再写春季砍菜、削叶、装袋、搬运繁忙收获景象,最后简要介绍修整、淘洗、风干、脱水、腌制、细加工、拌料、装袋(坛)厂内加工程序,于是,这一特产便让读者有了比较直观真切的感知。

3 、取材建议之家乡的风俗人情

民俗人情,代表着一个地方最大的特色,而且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如果能从这个方面展现家乡风貌,一般说来是很有趣味的。我们可以从众多的民俗民风中选择一个极小的细节来写,一次春联张贴中、一次花灯制作中一次龙舟竞赛中、一次走亲串友中、一个街头见闻中,选取自己最熟透的一个题材进行写作,通过这些似乎微不足道的小事,折射当地民俗文化的深刻内涵与淳朴敦厚的民风习俗,从这个角度作文,往往会产生极大的感染力如《家乡美》一文,就是从家乡小吃豆花中,来表现家乡民风和睦淳厚的范例。当你读到要是你没带钱,没关系,尽可以赊帐”,“日后你到底会不会给钱,不在乎”,相互之间的信任,为社会奠定了和美的氛围。这样的家乡谁不爱呢?

4 、取材建议之家乡的变化

家乡,伴随着祖国的快速发展,无时无刻不再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要写好家乡的变化,就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如家乡的环境、房舍、街道、河流、桥梁、衣食住行、一日三餐、学习生活环境……通过观察、访问、对比,去感受和体验家乡变化的内容。表面看,家乡变化的作文不难写,实际上学生最怕写,原因是容易写成流水账。所以,我们要抓住家乡变化最大、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一两个方面,将过去和现在,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具体、生动。在表现手法上,不妨采用小记者采访家乡新貌、听某人讲述家乡变化,拟或以其他新颖的格式来写,效果定会不错的。如《我的家乡变化大》一文,是在搬新家时,发现一本相册,于是打开欣赏,从一幅幅照片中,发现了家乡巨大的变化,这样写颇有趣味。

 

写作点金

1、写出个性

你的家乡有山有水有特产,人家也有。只是这里的山水特产,绝不雷同于人家的山水。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怎样才能写出景物的个性呢?很简单,只需留心观察家乡的景物,你自会发现它的特点,否则只能像前面例文那样,看到表面现象,写起来也是蜻蜓点水,远离了“个性化”。

2、莫忘情点

写家乡,往往是为了表达爱乡之情。因此,要贯注自己的真情实感,以引起读者的感动和共鸣进而使读者产生愉悦陶醉之情。怎样强化“情点”呢?一般说来,情感的抒发,以情激情,直抒胸臆”——直接抒发爱家乡、赞家乡的情感;或巧设比喻,借物抒情-- 恰当的修辞手法,能够使外景和内心融合,加强文章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强语言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我们可以在行文中渲染景物的大美,使文章散发出迷人的艺术魅力。细节生动,渲染真情-- 一滴水里见大海,半瓣花上说人情。只有将彰显家乡特点的某些微小的细节,生动具体地描述出来,才能产生让人身临其境的感受,使文章真实感人。当然,强化“情点”的方法很多,诸如“以小见大,升华情感”、“设问反问,引发想象”等,我们可以在练笔中体味、感悟探索、创新

如《我的家乡在赣州》一文中,开篇和结尾直抒胸臆,赣州是个好地方”,一下子调动起了读者的阅读热情;接着在每段的开头都以“好地方”,引领下文,把自己的爱乡之情自然地贯注于字里行间,通过细节感染着读者。

家乡美!只要怀着对家乡饱满的热爱之情,去观察,去发现,我们就一定能把家乡别具一格的美书写出来,让它成为祖国壮丽画卷中的一片璀璨的色彩。

范文展示

我的家乡变化大

作者:驻马店市灈阳镇第一小学五年级 \ 叶木木

又搬新家了,我也忙着帮妈妈整理东西,结果,笨手笨脚地把一本相册给弄掉在了地上,我很好奇,随手捡了起来,一边休息,一边打开相册欣赏里面的照片。

哦,这是70年代爷爷上中学时的照片。我忍不住笑了,那时的爷爷也真“土得掉渣”,头发乱乱的,衬衫的衣襟和裤子的膝盖处,打着扎眼的补丁,土布鞋子看起来很寒酸。而下面一张就美多了,这是爸爸考上大学离家前的留影。身后的房子我没见过,据说是我们的祖宅,经年的门窗和墙壁,一看就有年头了。而爸爸一身红蓝相间的运动装,手扶自行车把,两眼望着远方,真是风度翩翩呀。

翻开新的一页,是爸妈的结婚照。妈妈一身白色的婚纱,爸爸笔挺的米黄西装,他们正从家里新买的别克轿车上下来,小区的大楼成了照片的背景图案。

再翻开几页,很多是我妹妹的照片,这些都是用我家的单反相机拍的。瞧她那个臭美样儿,随意地摆出各种不同造型,还变换着各种衣着和头饰,一张一个样儿,好像全世界就数她最美最幸福。这次我还特意留心到照片的背景,是我家小区外的小公园,不远处就是宽阔的公路。白天,小轿车、卡车、公交车来来往往,路两旁的香樟树如一排排高举的绿伞。夜晚,华灯初上,一直延伸到远处,宛如一条璀璨的长龙。再加上远处排列整齐的小洋楼,这可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好多居民都喜欢在这里留个影儿呢。

看着一张张照片,我忽然发现,我的家乡变化真大呀!我打心眼里祝愿:家乡越来越美

 

小作者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把自己的着眼点,聚焦到一本普通的相册上,巧妙地通过几幅照片上人物衣着和画面背景的描绘,生动地表现了家乡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这种写法,既新颖,又活泼,更真实,读来很能让人产生情感的共鸣。

我的家乡在赣州

作者:宋思谕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文清路小学三(5)班

我的家乡在赣州,那是个好地方。

赣州是个风景优美的好地方。那里有郁郁葱葱的森林公园,有历史悠久的郁孤台,还有开创八景先河的八境台……但我最喜欢的,还要数通天岩了!通天岩在赣州市西北郊,至今保留着唐至宋代的石佛300多尊。这些佛像姿态不一,神态万千:有的双手合十双腿盘坐有,有的双手合十站立,有的瞪着大眼睛,还有的敲着木鱼……无论是大的,还是小的,也无论是哪一尊,座座都栩栩如生——难怪会被称为“江南第一窟”呢!

赣州是个物产丰富的好地方。这里是世界钨都,稀土王国,但对于小朋友来说,当然是吃的东西最吸引人了。像什么南康的柚子啦,信丰的脐橙啦,兴国的鱼丝啦,石城的莲子啦……当然,赣州最有名的还数脐橙了。赣州可是闻名世界的脐橙之乡。每年秋天,这里都会生产出许多的脐橙。脐橙是柑果类的水果,样子跟柠檬差不多,只是果子的顶端有一个“肚脐眼”,所以才叫脐橙!脐橙鲜嫩多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可以增加免疫力,还可以美容呢!脐橙味道很好,酸酸甜甜的,我每次都能吃上好几个!

当然,小朋友们除了吃,最爱的就是玩了。赣州有好多好玩的地方。其他的不说,单单是森林动物园就够得你乐了!森林动物园有调皮的小猴子,有长着胡子的山羊,还有憨态可拘的小熊猫……在森林动物园里,凶猛的狮子的表现最为出色。你看,训狮员正带着狮子从后台走出来了。只见训狮员甩动鞭子,“啪啪”两声,狮子就听话地跑到梯子上,然后腾空一跃,就跳过了冒着火焰的火圈,赢得了观众的喝彩。有时,它跳完了火圈之后,还会对你大吼一声呢!你可要有心理准备,千万别被它吓倒了……

赣州真是个好地方,希望你也有机会来我的家乡看看!

 

小作者在总分总的顺序,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好多好玩的地方”三个方面介绍了自己的家乡,在每个方面又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介绍得很是到位,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我爱家乡的韩江

作者:蔡汶纯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龙湖镇市头小学五(1)班

在我的家乡,流淌着一条母亲河——韩江。

当天空中出现了一丝光时,苏醒的韩江正张望着世界。水是静的,偶尔起了一个波纹,太阳慢慢爬上天空,水边已有了动静:妇女们拿着衣服过来洗,打太极拳的人们慢悠悠地运动着,还有着一两个小孩子正在呼吸新鲜的空气,韩江充满了生机。

风轻轻地吹过。夕阳下的韩江像一位新娘。落日的余晖洒在江面上,就像一块金子碎了似的。鱼儿呀,悠闲地游动着,有几个小孩子脱下了鞋,放下了书包,在芭蕉林里穿梭着,摘下几个芭蕉,咬一口,满脸都是快乐,还不忘了摘几个回家。几只小船在水里,也慢慢地靠上了岸。若是碰着夏天的傍晚,在江边,会有许多的人来这儿玩耍。又一阵风吹过,水上起了一圈圈涟漪,四周的树、花、草也似乎在跳舞。

夜已悄悄来临。月亮慢慢移到了水面上。许多人在堤上散步。深夜,人逐渐少了,韩江此刻又像一位庄严的老人,静静地凝视着岸上。笑声,哭声似乎也在四周回荡。韩江慢慢地入睡了。

我爱家乡的韩江。我爱她的美丽,爱她的清澈,爱她的甘甜,也爱她的清凉。而我也感谢她,感谢她哺育了千千万万的潮汕人民!

 

韩江,代表着家乡,这是小作者把笔触伸向韩江的原因。这条江有什么不同于别处江河的特点呢?小作者把目光投向了江边的景物。先写早上韩江的醒来,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再写傍晚的景色与人物的活动;后写夜晚的韩江渐静并入睡,层次很清晰。文中的比喻、拟人等句子,使外景和内心融合,加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强了语言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给人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结尾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家乡韩江的由衷热爱,也扣应了命题。文章的不足处是:韩江的特征不太突出,假如把地名“韩江”,换为“榕江”、“练江”等,是不是也可以说得通?

家乡美

作者:冯译颐 重庆市潼南区卧佛镇小学四年级

我的家乡在一个不出名的地方,那里没有灯红酒绿的街道,没有绚烂夺目的霓虹灯,没有车水马龙的公路,但是在我心里她依旧美丽迷人。

家乡美,美在山和水。当太阳冉冉升起,洒下万道金光,山被照得灿烂夺目,金色给山绣上了花边,勾勒出它的轮廓,绿色被阳光赋予了生机。雾,奶白奶白的,给山蒙上了神秘的面纱。一条清澈的小溪在山脚下欢快的流着,溪水打在石头上,飞溅起朵朵浪花。小溪两旁的野花在风中摇曳,仿佛随着溪流在歌声中翩翩起舞。在山水环绕下的家乡,生气勃勃。小贩的吆喝声有力而沉稳,街道上卖豆花的银铃“叮铛叮铛”,为早晨拉开了帷幕。

家乡美,美在人和睦。你若有什么难处,只要你开口,必定有人来帮你。熟悉的人,陌生的人,其实,都是家乡人。我们这儿的人,都爱吃豆花。大街上,公路旁,老有人吆喝“豆花——豆花”。累了,饿了,来一碗白嫩白嫩的豆花,满足的笑容就会挂在大人孩子的脸上。要是你没带钱,没关系,尽可以赊帐。赶集的人不一定是本地人,小贩也不管,日后你到底会不会给钱,不在乎。在这日复一日的信任下,银铃响遍了整个家乡。大家都乐呵呵的,大概是信任让人们特别满足吧。有次,爸爸的朋友来这儿,玩了一天后拉着爸爸说:“你们潼南的人真不错。”爸爸自豪的笑了。

我生长在家乡的怀抱,我爱家乡。爱她,爱她的每一条小道,爱她的每一处风景,爱她的每一丝气息……也许,以后我会离开家乡,但当我望着天边的月亮,我一定会想起家乡。

 

本文开头,先用排比句“没有”,来反衬家乡的“不出名”,这就在不经意间设置了悬念。而后,分两部分描写家乡的“美丽迷人”。前部分写家乡的山美水秀,尤其注重了对微小细节的刻画,如早晨的山色雾状、溪水的浪花和岸上的野花相映成趣,还有卖豆花的银铃的“叮铛叮铛”,都使文章产生了真实感人的效果。后部分以“豆花”这一特色美食为线索,来表现家乡淳朴、敦厚、诚信的风物人情,写得十分精巧别致,当然,给人留下的印象也尤其美好而深刻,可见,乡土民风也是一种代表家乡特色的内容。

我爱家乡的榨菜

作者:邬迪 重庆市涪陵区城七校四(2)班

我的家乡重庆涪陵,是弛名中外的榨菜之乡。那里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特产丰富,其中最著名、也是我最喜欢的,当然要数榨菜,清脆可口、鲜香味美。

每年十月前后,榨菜开始下种。大约十一月上旬,菜苗长到20厘米左右,就可以移栽了。每到这个时候,田野里,山坡上,到处都是农民的身影,他们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或拨苗,或栽植,或施肥,或浇水,忙得不亦乐乎,到处都是欢声,到处都有笑语,好一幅热闹景象。

到了次年二、三月,大约春节前后,榨菜长成了,涪陵人称之为“青菜头”。这个时候,是榨菜收割的季节,也是农民们一年中最繁忙、也最辛苦的时段,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全都赶到了地里,砍菜、削叶、装袋、搬运,从早忙到晚,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但是,他们一个个都笑容满面的,这是因为,榨菜丰收了,生活将会更好。

榨菜收割以后,农民闲下来了,该是工人忙了。榨菜一进加工厂,马上面临一场暴风雨式“袭击”:修整、淘洗、风干、脱水、腌制、切块(丝、粒)、拌料、装袋(坛)……最后,就变成了人们口中常说的“榨菜”,既可以上餐桌直接食用,又可以进厨房作为原料来烹制美味佳肴。

千年涪陵,百年榨菜。听说,涪陵榨菜还曾经被评为世界三大名腌菜之首。历史悠久的涪陵,孕育了鲜嫩香脆的榨菜,而品牌众多的榨菜,让涪陵天下闻名。外出旅游,我喜欢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乡:“那里盛产榨菜。”对方常常会说:“哦!涪陵。”这个时候,我感到非常自豪。

我爱家乡涪陵,更爱家乡的榨菜。

 

榨菜,是涪陵享誉中外的特产。小作者就抓住家乡涪陵的这一亮点,向我们展开推介内容。他从榨菜的下种、移栽,到收割、加工、腌制,一项项进行简要、有序,且明确地介绍,让读者对这一特产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感知。在行文中,小作者将记叙、说明、描写、抒情等表达手法综合运用,便有了生动优美、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语言表达,同时,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之情,不失为一篇精彩的作文。



标签:  

现在已经有0人给我打分了(查看打分情况
这篇文章现在的总分为0分。
友情提示:打分功能目前只对班级圈子和自建圈的成员开放,访客暂时无法使用此功能。

      未登录,您可以 登录 后再评论
评论:

500字以内: 您已经输入 个字
昵称:                 验证码: 点击刷新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