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常言说,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我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时,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 从接班开始,我就要求孩子每天读书。为了激发学习兴趣,中午的午读时间给学生读绘本,讲故事,两年督促下来,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主动阅读的习惯。 三年级了,阅读理解题增加了,作文增加了,对阅读的要求更高了,因此我更加重视学生的阅读。开学九周来,我们双周写作文,单周的阅读时间充分利用了起来。 第一周我们读了《小巴掌童话之爱打扮的狐狸》,部分学生一下午的时间已经读完了这本书,但是意犹未尽,要求再读。还书的时候一部分学生附加了读后感。于是班里进行了第一次整本书的读后感的日记,虽然内容不一、格式不一,但是同学们写的兴趣很高。 第三周读了《舒克贝塔传》,这本书彻底吸引了同学们,有些同学告诉我读了五遍、七遍的都有,连续几天同学们讨论的话题也围绕了这本书。 第五周我们进行了本学期第一期故事会,同学们自告奋勇,甚至进行了表演。 第七周读了《小王子》。 第九周进行课本剧展演,八个语文组长连同自己的组员,自主选材,自行导演,自行排练。一场场故事在同学们稚嫩的演技中得到呈现,同学们的阅读能力也得到了展现,更加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了更好的督促学生阅读,我们要求周一到周五,摘录阅读内容,周五批改。批改时给摘录认真、读书多的学生拍视频发到班级群,供大家借鉴、欣赏。渴望得到表扬的同学越来越多,摘录本也越写越好,更让人惊喜的是,平时的日记和作文中读过、背过的句子越来越多,同学们的文章越来越成型。 作为语文老师,我会坚持走阅读的道路,坚持带领学生多读、多写、多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