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无情,人有情
(四)
7月日,停电第日。
早上大雨依然还没有罢休,雨越下越大,似一张密密匝匝的水网,漫天漫地地覆盖下来。外边下大雨阳台下小雨,天天倒水,拖地,拖地,倒水,浑身都是汗。朋友圈铺天盖地的说卫河要决堤,共产主义大桥已泄洪,那意味着新乡就真的完蛋了。
想着停电,要不也备点菜吧,我和娃爸一路搀扶着,踩着齐大腿深的水,打着伞去超市买东西门口的小超市,听说头天下午超市里东西就已经被抢购一空了。
走在路上,才发现和我们想法一样的人更多,大家都是一起去二中那的儿童超市,作为我们这一片较大的儿童超市,三个结账口已经排起了长龙,挤进去转一圈,方便面、火腿肠、小点心已经全部售罄,哪哪都是排队的,算了,光排队就得一个小时,干脆去大院买点菜吧,大院里也是人挤人,人挨人不亚于春节采购。
大院里有的菜摊大部分已经是空荡荡的,唯一的两家菜摊前,人头攒动。西红柿,葫芦,辣椒,菜花,不论品种都卖9块钱一斤,太贵了想着家里还有些干货,没有买。
路边的水已经深深地没入膝盖,看见有四面八方的车辆驶过漾起一层又一层的海浪了,一个又一个大的水泡打过来,真是过海的感觉。建材市场有个推小三轮卖菜的,西红柿块5,大葱块,摸了摸小心脏,窃喜,还比较便宜,买了一点先吃吧。
刚要走,娃爸的电话响了,他的同学不放心在这片住的老母亲,积水太深,委托他去超市给买点吃的过去。都是同学,能帮就帮吧。坤爸又重新折回去,等他回家,已经是一个小时后了。
这趟蹚水出来本来半个小时的路程足足走了两个钟头,中午凑凑乎乎坐了一顿面条,孩子爸和孩子收拾好东西,淌水走到胡同口,照旧去熟人家充电写作业。碰见对面同学,聊了一会儿,我就一直在看海,随着行人走过,或是有车辆驶过,海水已经有些发黄,像无根的柳絮般飘过来飘过去。
前面有几位身着橙色救生衣的士兵,用椅子抬着一位八九十岁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深一脚前一脚的往浅水区转移。我们家后边就是水泵厂家属院,再往里拐,就是坛后新村家属院,坛后新村听说淹得更厉害,有很多屋子已经进水很深了,住的老人大多行动不便,只能拨打救援电话转移。年轻人几乎都是蹚着水挪了过来。
他们吃力的把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安顿到路边的快艇上又拐回来,背起后边的几位老人。见状,我赶紧拿出手机,一定要给这些可爱的人一个特写。马路上已经跑起了铲车、拖拉机。这两天马路上跑的铲车、消防车、拖拉机已经成了一种特殊的交通工具,你要到哪里去都可以免费载你。
对门邻居家没有用天然气,因为怕不安全,来我们家烧水喝,我赶紧给他们老两口坐上水,拎到家。街坊之间,能帮就守望相助一些吧!
想出去当志愿者,但小区前有水后有水,门口的手电筒点亮的瞬间带来了踏实和安全感,在背后是那么多人的努力,曾经我们也为其他城市加油助力,但这次那么多救援队奔赴河南来到新乡,义无反顾,我破防了。
(五)
7月日停电第4天。
刷朋友圈,今天更是泪水涟涟,满屏都是新乡被淹救急的信息。想着洪水第天或第4天就可能会退,哪知道连着几天不紧不退还一直在上涨。
前两天因为下雨天气还有些凉快,第天晚上已经开始热燥热燥,孩子已经闷得受不住了。早饭后简单的收拾下东西,送他俩到姐家去,让他们先去那呆两天,不那么难受。让孩子的爷爷坐在电动三轮车上,给孩子扫了一辆单车,我们俩坐在后面帮着推三轮车。
一路上蹚着水,往前进路去,也遇到很多转移阵地的人。姐家外边虽然也有水,但好在小区物业给力、业主齐心各种防护措施到位,水电都有。这时候,真是体现优秀楼盘、优秀物业的时候啊。想想我们家即将入住的楼,一下大雨,物业集体玩失踪,各种不回复、各种不作为,业主想帮忙都使不上劲,结果造成停水停电,现在被围困成孤岛一座,还得业主自己兑钱买抽水设备。
往前进路去的时候,看到了很多外地的车辆,满载着一车车的救灾物资,呼啸而去,还有大型的卡车、铲车、救援车、皮划艇往里开的,有的大型铲车满载着从共产主义大桥那里救出的人,人们有的背着双肩包,有的扛着包裹,人人脸上神情严肃。
在杨岗村里积水还不是太多,七拐八拐。路上有一家卖白菜的很新鲜,三块钱一斤,买了三颗,一共18块5,到姐家拿出带来的面肉馅儿,把大白菜洗洗剁净,一家人忙忙活活,总算吃上一顿饺子。
吃过午饭,我和坤爸看了朋友圈,有更多的招募志愿者信息。因为家离牧野区政府太远,不好过去,我们准备到共产主义渠去看看能不能帮上忙。扫了两辆单车在村子里绕行,越临近大桥也就看到越来越多的救援车队。桥下是公交修理厂,公交车此时都已经停运开往了地势较高的地方。
外地的大型车辆分别停列在大桥的左右两侧,其实已经有很多警察在指挥交通,更多的志愿者身着蓝色上衣在大桥上一字排开。此时碧空如洗,烈日骄阳,我的汗哗的就下来了,感觉后背都在流,想想这些救援的人真是辛苦呀。
坤爸上去问了问做志愿者的人已经超员了,现在大桥上是只允许专业的救援队伍和救援车辆进入,所以其它的车辆都暂时让去其它地方了。
站在大桥上四处远望,水天相接,一方是晴空万里白云朵朵,一边是河水一直在逐渐上涨,真的是白茫茫一片,一眼有些望不到头。此时的河水已经发黄,像个淘气的孩子,汹涌着、翻滚着、打着卷,永不停歇地向前奔波,掩盖了之前我们看到的荫荫绿地还有小岛,有的大树只能隐隐约约的看到点点树梢。
下了桥在凉阴处休息,我们旁边是一辆救援车,车上放着方便面、泡面、口罩等医用物资。几个人站在那儿聊天,其中两个人赤膊,皮肤黝黑,另外一个头上还包着绷带。这时左边的两个人似乎也是外地的,听说从潍坊转郑州又转新乡到这儿,找这些人想买个泡面吃,准备付钱,这个头上扎绷带的人一边给他倒水,一边说要啥钱,:“我们本来就是来救援的。”
我也不由得怀着敬佩的眼光多看了他两眼,老公和他们聊了聊,原来他们是郑州来救援的,还有人员在村里边救援皮划艇,但是现在联系不上。他们的救援物资又运不出去,有些着急。坤爸说现在很多学校都已经开放了临时安置点,如果他们没有地方送,现在可以就送到前方的学校去,二中、陵园、实验小学等等。他们到了谢,开上车走了。
我们往前走,一边是洪水泛滥,一边是艳阳高照,忽然坤爸看到微信圈老师发的第一实验学校设置临时安置点的消息,连忙问需不需要志愿者,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我们也很兴奋,走,当志愿者去。
搭上一辆顺丰的电动三轮车,载着我们到杨岗十字路边,还碰到一个小姑娘带着一个小弟弟,手里举着一块牌子“免费热水”,旁边他的妈妈就抱着一个暖瓶,三个人就这这样站在水中的情景,让我真的难忘。
第一实验学校离我们家不远,在5号院的小胡同里边,比我们家胡同的水更深,一走路水快漫至大腿根。好不容易挪到学校门口,老师领了一队人迎了过来,说车不进来,现在物资都已经卸到九中了,我们需要到那儿去。
又重新杀回去,此时的汗已经前胸贴后背了。校门口已经放好了别的小区捐赠过来的物品。大门左边是几十件矿泉水,大门右边是几十箱方便面、面包和饼干。志愿者们截了一辆铲车,先搬水,大家排成一字形,一个一个地这样进行传递,铲车带着满满的矿泉水先走。又等了半个小时,又截了一辆货拉拉,大家再次传开,传递接送物资。很快,物资也被搬送转运到了第一实验学校,我感觉我已经浑身湿透了。
晚上草草地吃口饭,我们就在胡同口晃荡,踩踩齐膝盖的水。每一次出来总感觉到了海边看海一样,门口有一块地是那种细小鹅卵石铺就的,水清澈可见底就像到了山里边一样,倒也十分可爱。得,这下省得再去海边了。
忽然看见门口百货店烛光点点,挤满了人,上前一看,才知道是社区送来了救灾物资。原来是给这里7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的物资,70岁以上的老人是两个软麻花,80岁以上的老人是一罐八宝粥和4个小面包,需要用身份证、电话进行实名登记。
看到百货店的毛毛阿姨一个人忙不过来,我们便自告奋勇帮助,和另外一个热心姐姐一个帮助登记信息,一个负责给老人发放物资,人来人往知道消息的人很多,大家也挤成一团,我在旁边负责维持着秩序。一直忙到快10点,我也有些累了,回到家冲了个凉水澡匆匆上床睡觉。这一天是停电以来,应该说是我过得最充实也最有意义的一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