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思考整本书阅读指导的教学目标
——读《不同文体教学》
实验小学 王晓玲
三年级作为中年级段的起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较之前有了很大的转变和跨越。统编教材“快乐读书吧”系列的阅读书籍,从三年级开始,呈现不同文体的阶梯状阅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从想象丰富的童话故事到蕴含智慧的寓言故事,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和热情稳中有进。三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的寓言类整本书有《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随着整本书阅读课程化、课内化理念的深入,一线教师如何确定“快乐读书吧“栏目下不同书籍的教学价值和目标,如何利用在校时间指导学生高质量的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和评价,需要我们从实际教学出发,结合学情、课标、文体特征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多维度的思考,让教师的教学目标指导更清晰,学生的阅读收获更高效。
寓言的定义:寓言是一种寄托了深刻道理的简短故事,作者往往把要寄寓的道理或教训,借助一个虚构的有趣故事表达出来,具有明显的劝导或讽刺意义。寓言是形象性的故事与哲理性寓意双重结合体的一种文学样式。
(一)基于寓言故事文体特征的思考
(1) 寓体与本体的双重性
寓言都是故事与寓意的有机统一体。寓意是故事的灵魂,是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与认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故事要为寓意服务,二者不分不离,缺一不可。寓意可以在寓言开头或结尾直接点明,大多数寓言的寓意是借助虚构的人物和情节本身,生动地阐发出来的。
(2)结构紧凑,篇幅短小
寓言最重要的任务是把寓意表达清楚。故事中的情节不展开详细描述,不刻意安排起伏、悬念和细节,也忌讳冗长的叙述和烦琐的议论。故事中的形象不细致刻画,只是对其性格特征中最本质的一点作粗线条的勾勒。因此,寓言结构紧凑,篇幅短小。
(3)语言简练,情节虚构
虚构是寓言表达最突出的艺术特征,没有虚构的寓言是难以想象的。但其他文学的虚构,大多与现实生活相似、相符,而寓言的虚构只要能说明寓意,则几乎无所不能。
(二)基于课标中对第二学段阅读要求的思考
课标的第一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提出了学习寓言的要求,“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第二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没有明确提出学习寓言的目标,与寓言阅读相关的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2011年颁布的语文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提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所以小学中段的寓言教学,既要初步教给学生学习寓言的基本方法——把寓言读通顺,了解寓言内容,理解寓言的寓意;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道理作用于生活,形成正确的道德导向。
(三)基于本单元语文要素、园地落实的思考
单元说明: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寓言组织单元,是继三年级上册童话单元之后,第二次以文体组元,编排了四则寓言故事,《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四则寓言故事涵盖古今中外,有中国古代寓言、当代寓言,也有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文体有故事,还有诗歌,丰富多样的学习素材,为学生认识了解寓言打开了一扇窗。
单元人文主题: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
单元语文要素: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单元课文阅读教学目标: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②能借助注释读懂文言文。③能结合相关语句体会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读懂故事,明白道理。④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故事发表自己的看法。⑤能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入理解。⑥能产生阅读3本寓言故事的兴趣,自主阅读,感受读寓言的快乐,乐于分享阅读成果。
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旨在引导学生从自己的阅读体验出发,交流对寓言的感受,梳理和总结对寓言的体会和认识:一是寓言故事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二是寓言蕴含着道理,三是寓言能启发我们思考生活中的人和事。日积月累安排了9个来源于中国古代寓言的成语,在引导学生积累这些成语的同时,也在激发学生读寓言的兴趣。
(四) 基于快乐读书吧阅读要求、阅读能力、习惯的思考
本册快乐读书吧以“小故事大道理”为主题,引导学生阅读中外寓言故事,从中汲取智慧,学会分辨生活中的是与非,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导语用简练的话语点出了寓言的特点。小贴士提示了读寓言的方法,你读过吗和相信你可以读更多,通过展示精彩片段、内容概述等方法,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
快乐读书吧的教学要点:①能产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的兴趣,自主阅读相关作品,了解故事内容。②能体会故事中的道理,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入理解。③能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外阅读的成果。读寓言的方法:第一步,是要读懂故事内容,再体会故事中的道理。第二步,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入理解故事中的道理,指导自己的行为。
(五)基于以上内容的综合分析,寓言故事整本书的阅读教学目标定位:①能产生激发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不仅关注有趣的故事,还能进一步思考寓意。②有一定的默读速度,根据阅读时间,做好阅读规划。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寓言;读好对话;分角色表演。④寓言的主体是故事,在讲、演、复述故事的过程中,体会故事中角色的形象及性格特点,了解故事内容。⑤学习阅读寓言的基本方法,体会寓言的寓意。⑥将寓意与生活中的人和事联系起来,提高思辨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⑦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乐于与大家多种形式的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六)三本书教学指导时的具体目标:《中国古代寓言》:①文白互读,感受文言文的魅力。②借助守株待兔和叶公好龙,归纳总结读寓言的方法。③通过目录预测故事情节。④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⑤借助关键词或语句概括寓意。⑥积累寓言成语,联系生活说一说体会。《克雷洛夫寓言》①了解克雷洛夫寓言诗体和散文体的特点,摘录新鲜感词句。②对照寓意,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③发现克雷洛夫寓言题目上“和”的特点,比较角色特点,概括故事寓意。④朗读书中的诗体寓言,感受语句的生动。⑤联系生活实际再读寓言,将道理作用于生活。⑥归类对比阅读,进行“同与不同”的探究性学习。《伊索寓言》①借助思维导图归类寓意相近的故事。②摘录寓意,制作启示录或座右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③交流对同一个故事的寓意的不同看法,提高思辨能力。④借助关键词复述故事。⑤挑选喜欢的故事,发挥想象,改一改结局,编一编情节。⑥互相交流从故事中想到的生活中的人和事。
从寓言类整本书的总目标到每一本书的教学目标的制定,通过多维度思考,层层细化,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快乐地读书,享受阅读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