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小朱惠平名师工作室:青年成员成长课
丁思语
青年教师是学校师资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够加速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其教学水平能力,朱惠平名师工作室开展了青年教师成长课的活动,新老教师一起参与学习,相互评价,共同成长,
(一)《贝的故事》——李洁
“火车火车开起来,开起来,哪列火车开得好”,“这列火车开得好”,在整齐响亮的口号中,开火车的方式让每位同学都全身心地投入阅读中,生字词检测十分高效。
在品读课文,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里,李老师抓住主要问题,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自学,互说,通过齐读、小组读、教师范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层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李老师向学生们详细解介绍了“贝”字的甲骨文含义和演变过程。 激发了学生探究奇妙汉字的兴趣。
在落实本单元形声字归类识字的语文要素时,李老师结合课后的金字旁和王字旁的字与什么有关的练习,现学现用,活学活用。同学们学的十分认真,李老师指导的也很用心。学生积极大胆的举手回答,李老师给予肯定并及时纠正错误,指导学生如何规范说,气氛十分融洽。
(二)《树和喜鹊》——杨蕊
3月31日上午第一节课,杨蕊老师带领105班的同学们在阶梯教室上课。听课教师有朱惠平校长、徐文芳老师、张幔老师、张琪老师、魏兰钰老师、丁思语老师。
课堂一开始,杨蕊老师就用大屏幕出示儿歌《找朋友》,欢快的歌声与流畅的语调让学生们情不自禁的跟着节奏一起拍手合唱。借此引出课题——《树和喜鹊》,学生们迫不及待地翻开书本,端端正正坐着,聆听老师的话语。
朗读课文,品读感情时,杨老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相关词语。孩子们的小手举得高高的,声音清晰洪亮.......杨老师针对重点词语“只有、孤单”,步步引导学生们理解词语,并有感情的朗读段落。学生们听得特别着迷。
杨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字词的同时,还让让学生联系自己的情感去品味课文,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会思考,提高表达能力。教师准确把握语用点,拓展了“一”的变调、AABB式词语的组词与运用。并且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小组朗读、分角色读,体会两位主人公的感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杨老师还心灵手巧地制作出树、喜鹊和鸟窝的毛毡,特别具有小巧思,学生们学的更加起劲儿了。
(二)《树和喜鹊》——魏兰钰
4月1日上午第一节,魏兰钰老师带领106班的同学们在阶梯教室教学《树和喜鹊》。前来听课的老师有朱惠平校长、刘玉老师、杨蕊老师、丁思语老师、王晓玲老师、高玲玲老师。
魏老师采用让学生自由朗读的方式开启这节课,小老师领读、拍手读、手指着字细细地读。读书声十分动听。学生们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端端正正地坐着。
魏老师通过让学生们分段朗读课文的方式,层层分析,分别提出了“在什么时候你会感到孤单呢?”“谁来说一说这个时候他们会想什么呢....”等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学生们慢慢思考,清楚表达,共同为回答特别精彩的小朋友们送去赞扬的掌声。魏老师带领学生品读完词汇和段落后,再次以朗读促进学生的理解,小老师领读、小组读、创设情境引读、齐读。
三位青年教师讲课完毕后,听课领导和老师们纷纷给出宝贵的意见田校长和朱校长共同为李洁老师作出评价:李老师的整体构课、课后题处理等较为完整。李老师善用朗读的方式贯穿始终。她使用了两条路线的方法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去学习课文,一是暗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二是明线,用形声字的方法归类识字。并主要针对于明线的道路又分法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去学习课文四个层次,环环紧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答案,更好地去理解课文。有一点小的法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去学习课文陷是李老师可以多采用动画、小视频的方式去帮助学生,是学生更容易理解。
朱校长和徐文芳老师共同为杨蕊老师作出评价:杨老师的教学设计清晰明了。通过让学生边朗读课文边自主探索问题,中间引导穿插了“一只、一个、只有、也”等重点词汇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并且拓展了AABB式的词语、“一”的变调的联系,课程内容充实又不失趣味。建议杨老师对于重点词汇的讲解少一些,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和练习说话中自主体会情感,教导学生应该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朱校长和刘玉老师共同为魏兰钰老师作出评价:魏老师上课的整体氛围感非常好,课堂纪律十分严瑾。她的教学过程很扎实,采用多形式朗读的方式以读促讲,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对课文的理解,环环相扣,节奏紧凑充实。建议在导入课题的时候多些创意,并且在朗读指导的时候应该多加示范。
每位讲课老师都很用心,田校长及工作室成员的评课也很真诚,既肯定优点,也指出不足。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旅途,正视不足,我们才会充满激情的去奋斗、去拼搏、去进取。相信青年教师们一定会凭着不甘落后的意志力,在实验小学智慧共享的教研氛围中,在朱惠平名师工作室的磨练中快速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