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疫情下的劳动教育绽放魅力之花 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学生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危机也是契机,生活就是课堂。居家抗疫的同时,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开展线上劳动教育和居家劳动实践,也势在必行。自疫情开始以来,我一直尝试让疫情下的劳动教育走向序列化、活动化,让劳动教育在孩子们的心中绽放魅力之花。 “每周get一项新技能,比比家务谁更行。”我在班级群一发出倡议,家长和孩子们都积极响应。为避免孩子成为“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小公主”,许多家长和我一样重视活动的开展。四年级的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劳动意识和初步的劳动习惯,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和引导,因此,循序渐进的序列化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让孩子每周学会并展示一项新的家务技能,有助于他们不断加深劳动带来的幸福体验,养成良好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第一周先从简单的擦桌子、扫地做起,每天每个孩子在班级活动群展示一张擦桌子、扫地的照片,孩子的家长在照片下配发表情包打分,三张 “疫情下的植树节——我与春天的别样约定。”对于孩子而言,活动是最好的教育载体,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获得成长。今年3月12日,第42个植树节来临,孩子们不能像往年一样走出家门植树,于是我就带领孩子们开展“疫情下的植树节”特别活动。首先,在线宣传植树节的来历、意义,培养孩子们爱绿护绿意识。然后,引导孩子和家人一起种蒜苗、发豆芽,体验种子萌发的过程,写观察日记,引导孩子从家长手中接管照顾家中绿植的任务,做好绿植的“守护神”,制作植树节的宣传海报、手抄报,发在班级微信群共享。不一样的植树节,孩子们在实际行动中践行着自己与春天的约定。“春天里的二十四节气”、“疫情中的清明”、“美食里的唐诗”,一次次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孩子们的居家生活,提升了孩子们的劳动技能。 “用知识缝制铠甲,不远的将来,各行各业都将由你们披甲上阵,希望你们不惧艰辛,勇敢前行!”钟南山院士对青少年的寄语谆谆在耳,不仅仅是知识,从小具有劳动意识、劳动习惯的孩子,注定要比四体不勤的孩子走得更远。疫情下的劳动教育在孩子们的心中绽放魅力之花,让我们引领孩子们在劳动实践中成长,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