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组内研讨课,喜杰执教了三年级下册的《肥皂泡》第一课时,喜杰的设计教学目标精准,围绕目标扎实又巧妙地设计学习活动。在我的教学认知范围内已经堪称佳作了,在评课时,程主任的评课给我上了深刻的一课。
最核心的一句话是知识是学生发现和获取的,而不是老师硬性输入的。
在《新语文课程标准》,把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过程,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作为实施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明确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节课的导课环节是介绍冰心,我想我在课堂上可能为了节省时间,也会直接出示,让学生学习,程主任的话让我反思,三年级的孩子应具备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为什么不运用这些能力?“理解词语环节”,师直接导向用什么方法来理解,应该“你是怎么理解的?用的什么方法?”学生的体会,老师不能框在一个范围内。还有体会词语的准确,“朗读”是体会词语含义的最好途径,带着自己感情、体验来读,不是老师告诉他,师是引导,不仅仅是呈现答案。
主动权交给学生,回答得好与不好,都在情理之中,因为师者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提炼、升华、总结、反馈,我们不仅仅是知识的搬运工,学生是在学习知识和学习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