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老师讲到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的七个策略,有三个策略印象最深刻。
1、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落实训练
读懂文章的基本内容是前提,在这个基础上聚焦语文要素、强化训练。
借助显性的外在的人物的表现揣摩、领悟人物的思维过程,即专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2、用语文要素推进阅读的步步深入
这时候,语文要素不是隐藏在文字中、故事情节里,而是一种阅读手段、阅读策略,促进阅读的深入开展。这一种方法更适用于“提问”“预测”等这一类语文要素在学习中的落实。
印象最深的是“聚焦、聚焦、再聚焦”这句话。比如针对一段降低提问难度,聚焦重点问题深入阅读,聚焦写法提问,聚焦重点内容提问。
3、站在文本的高处解读和落实语文要素
低年级没有明确指出单元语文要素是什么,但是我们可以从每一课课后作业中来发现并提炼。比如《坐井观天》——小鸟和青蛙再争论什么?他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寒号鸟》——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
作为寓言故事,“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就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道理蕴含在哪里呢?蕴含在故事里、情节中,在故事中人物的语言、行为中。寓言故事往往不是一个任务撑起整个故事,都会有另外一个人在对比和衬托,甚至承担起对“他”帮助教导的责任。对比和衬托让读者更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文章的寓意也就藏在矛盾和冲突中了。
总之,围绕单元语文要素,结合课后问题,站在文本的高度,聚焦重点段落、句子、词语,向着问题的高度前进,向着思维的深度漫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