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圈子 | 博客首页 | 圈子首页 | 帮助

河南省实验中学思达外国语小学2018届6.4班 http://q.xxt.cn/banji3461143552560

圈 主
博 主
圈子公告更多>>>
日志 >> 查看日志
圈子点击169次 | 博客点击211次 | 评论0次

读书随笔

发表时间:2019-06-05 09:15:37 [查看原文]

读了刘良华教授的著作《教师专业成长》,我深有感触。在这本书中,刘教授没有空泛的说教,而是通过不断积累案例,积累教育事件和相关的教育故事来阐释教育原理。他的知识的渊博以及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探索,委实让我敬佩。书里的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努力方向,给了我们思路上的引领,它就象一盏明灯一样,为我们的教学指引方向!

本讲提供了三条建议。

第一条建议是吃透教材;(1 改变教材有一个前提:应该知道什么样的改变是正当的,有意义的?如果是随意的调整教材,给学生提供一些没有意义的、比较简单的内容去学习,这样的改变还不如不改变。由此我们得出一条最基本的结论:先吃透教材,然后再超越教材。不可以连自己现有的教材都没有弄明白,就想抛弃教材,另起炉灶。 2)你知道教材怎么产生的吗?教材是经过审议的,审议通过之后,再做教材。每一个出版社在做教材的时候,要聚拢很多专家的智慧和优秀中小学老师的智慧。你如果认为这个教材很糟糕,这个可能性不是太大。所以,要先吃透教材,然后再超越教材,这是最基本的前提。

第二条建议是补充教材;(1 推荐了三个案例,一是窦桂梅老师的《游园不值》。第二个案例是上海复旦大学附中黄玉峰老师的反叛 第三个补充教材的案例是武汉的何文浩老师。(2)什么是课程资源?有一种资源,它是老师自己个人的智慧、他的阅读、他的记忆和他的思想的批判性。这就是资源。

每一个老师不一定都要有绝招,但每个老师都要过这一关:他必须能够补充资源

第三条建议是更新教材。(1)除了补充教材之外,还有一种比较剧烈的改变,叫做更新教材,或者叫做更换教材,也可以叫做开发教材,就是重新开发一个教材来。这跟一般意义上的补充教材不同。一般意义上的补充教材是做加法更新教材不仅仅是做加法,它首先要做减法。(2 第一个案例是山东的王泽钊老师。王泽钊老师是一个真正的语文教学的叛徒。他自己编语文课本。无论哪个教材,他都不会用现成的。他偶尔也会用现成的教材。怎么用呢?就是把多种版本的教材聚拢起来,在这本教材里面哪篇文章好,他就把它拿过来。最后,教材就变得很厚了。推荐的第二个更新教材的案例是张思明老师的数学建模。张思明老师是北大附中的数学老师。张老师的课最让人感觉到美好的地方,就是在数学领域有一个比较有开拓的探索。他的做法就是导学探索,自主解决,然后是数学建模。(3)有一个说法:做正确的事情比正确地做事情更重要。我们首先要保证我们教的知识是正确的,有意义的,然后我们才去想:如何用好的、正确的方法去教授这些知识。一个好老师,他必须首先是一个课程工作者,然后才是一个教学工作者。中国的教育界一直把教师视为教学工作者,这没错。但是,真正出色的教学工作者,他首先是一个课程工作者。

什么叫课程工作者呢?这个说法有很多涵义,可以说得简单一点:教师善于加工、改变教材。但是,一个真正有经验的老师,他就是用自己的阅读和经历去发现有意义的材料,从而给学生提供有意义的补充资源。首先要保证给学生提供的知识材料是有意义的、正确的、值得阅读的。

标签:  

现在已经有0人给我打分了(查看打分情况
这篇文章现在的总分为0分。
友情提示:打分功能目前只对班级圈子和自建圈的成员开放,访客暂时无法使用此功能。

      未登录,您可以 登录 后再评论
评论:

500字以内: 您已经输入 个字
昵称:                 验证码: 点击刷新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