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圈子 | 博客首页 | 圈子首页 | 帮助

濮阳市油田第十四小学炼油厂校部2010届5.1班 http://q.xxt.cn/banji2729183791

圈 主
博 主
圈子公告更多>>>
日志 >> 查看日志
圈子点击370次 | 博客点击1416次 | 评论0次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读后感

发表时间:2019-06-04 12:49:42 [查看原文]

奥巴马曾经说过,自己最骄傲的一件事就是在长达21个月的总统选战中,从来没有缺席过一次女儿的家长会。从议员到总统,无论居于什么样的位置,无论有多忙碌,他都会尽量抽时间陪在女儿身边。甚至挤出睡前阅读的时间,陪玛利亚读完了整整七本的《哈利波特》。他说:“我不会做一辈子的总统,但我一辈子都要做一位好父亲。”这是多么掷地有声的声音啊!他的观点,无疑与韩素静在《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一书中所阐述的观点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回首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征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似乎是所有中国家长共同的夙愿。然而,在这份美好的憧憬背后,究竟有多少家长曾真正参与到了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呢?可能在很多家长心里,为孩子们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将他们送进最好的培训机构,就算是尽到了自己作为家长的责任,可他们却恰恰忽略了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陪伴。

作为曾先后荣获“河南省最具影响力教师”以及“河南省最具成长力教师”等荣誉称号的一线名师,韩素静一直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深感崇拜的一个榜样。在我看来,她的文章之所以能够获得社会的高度认可,更多的是源于她在母亲与教师这种双重身份下的完美切换。

因为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所以她见证了太多性格迥异的学生,渐渐的她发现,孩子们性格的差别,更多的是来自于原生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她比任何人都清楚,父母的陪伴和引导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在书中,她用细腻的文字,和我们一起回顾了儿子鲁涵一波三折的成长经历。在我们看来,鲁涵是一个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两岁学会骑车,六岁独立上学,联欢会上,电子琴、葫芦丝、巴乌、吉他,他是充满灵性的音乐达人;运动场上,乒乓球、篮球、足球,他是敏捷矫健的全能健将;图书馆里,文学、哲学、经济、科技、历史、地理、体育,他是阅遍群书博学少年;灾难面前,捐款、义演、筹集善款,做义工,他是心系社会的爱心少年......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全能型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也曾有过叛逆,也与自己的母亲产生过矛盾,但幸运的是,韩素静懂得聆听与陪伴的重要性,她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帮孩子化解了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道道挫折,帮他培养起了良好的习惯和意识,并最终将孩子送进了中国人民大学的校门。

作为一名像韩素静一样奋战在教育教学一线的人民教师,我曾亲眼看到过孩子们提及父母时眼中闪现的茫然与落寞,我相信,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都寄托着家长的深切厚望,所以我一直努力让自己融入孩子们中间,做他们的良师益友。但我知道,无论自己多努力,在孩子们心里,都永远不可能取代父母的地位。因此,我希望能将韩素静的这本书推荐给更多家长,让他们能在这本书中,懂得陪伴的意义,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一个纯真、幸福的童年,都能像鲁涵一样,成长为祖国的栋梁!

标签:  

现在已经有0人给我打分了(查看打分情况
这篇文章现在的总分为0分。
友情提示:打分功能目前只对班级圈子和自建圈的成员开放,访客暂时无法使用此功能。

      未登录,您可以 登录 后再评论
评论:

500字以内: 您已经输入 个字
昵称:                 验证码: 点击刷新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