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日常生活中身边的人和事,发现她们身上的优秀品质。
2、学写一件事。初步了解写好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回忆学过的第二单元有哪些课文?分别写谁的故事?
《灰雀》写列宁、灰雀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小摄影师》写高尔基和一个少先队员之间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大石头产生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我不能失信》讲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
2、你们还记得课文是怎么样把这些故事写清楚的吗?精彩句段欣赏。
例: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列宁问:“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这是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从列宁和小男孩的话语里可以看出他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课文里并没有直接说列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可是我们在读课文的时候,却从他的对话里、通过他的动作表现,知道了他是一个善于观察对方的言语、行动,既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又能使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尊重儿童、爱护儿童的人。小男孩是一个知错就改的孩子。这就是一个人们常用的写作方法——通过语言、行动看人物的内心世界。
3、自己分析:
1)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 (细节)
“是个小男孩吗?”高尔基问。
“不是。是一家杂志社的记者。”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对话)
2)“是谁把它放在哪儿的呢?”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对话,勤于思考,善于动脑)
3)“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对话、动作)
3、总结:通过语言、动作看人物的内心是写好作文的一个好方法。
二、观察训练:老师进教室的一系列动作、语言。
1、老师表演,学生观察。2、学生练习说话。
三、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
1、生活中,你最熟悉的人是谁?
2、他长什么样?你知道他的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