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体育课课堂教学常规
1、课前常规:
(1)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国家体育课程标准》,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与任务,在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制订好完整的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教学计划。
(2)按照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准备好教学所需的场地、器材和教具,杜绝体育课的随意性。
(3)学生因病、因伤不能参加激烈活动的,课前应主动向任课老师说明情况,得到允许后方可随堂见习、安排适当的活动或休息,同时教师随时做好记录。
(4)教师应注意仪表整洁,须穿运动服、运动鞋提前到达规定上课集合地点等待学生上课。
2、课堂常规:
(1)预备铃响后,教师立即到达学生集合地点,检查学生的着装是否规范,并记录出勤情况,上课铃响,师生互相问好,开始上课。
(2)上课时,教师精神饱满,声音洪亮,口令清楚标准,教态严肃、自然、语言文明,注意精神文明的建设。
(3)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亲切关怀,禁止学生在上课时自由活动,严禁学生离开活动场地,要启发和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得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要耐心说服教育。
(4)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好密度和运动量。
(5)能够给学生做出正确的示范动作,做到精讲多练,集体讲解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6)教学中要有严密的组织纪律,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与要求,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伤害事故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并作好妥善处理。
(7)课程结束后,要组织学生集合,进行讲评,并布置课后练习,宣布下一次课内容,安排好学生整理和归还器材,有始有终结束一堂课的规定。
(8)严格体育课的成绩考核和教学效果的评价,要注意总结教学经验教训,积累学生体质资料,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课后常规:
(1)课后应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革措施,写好课后小结、课后反思和特殊情况记录。
(2) 教师检查布置学生课后归还器材等工作的执行情况,对缺课学生应进一步调查清楚,必要时给予补课或辅导。
(3)教师要随时征求其他老师和学生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提高教学水平。
(4)期末做好学生体育成绩的评定和学期教学工作的专题总结。
课间操量化检查制度
课间操是学校日常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的有力保障,它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意志的培养以及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上好课间操,锻炼学生身体,对学生课间操状况更好地规范管理,特制定课间操量化检查制度。
一、检查组织
学校少先队负责检查各班课间操情况,量化结果记入班级管理量化总分中,占总分的百分之二十。
二、上操要求
1、各班按指定位置列队做操,出操及时有序,列队整齐,不喧哗打闹,安静侯操。
2、按学校要求穿戴校服,服装干净,穿戴整齐,体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做操时要求动作准确、到位,按照广播口令做操,不提前不延后,动作整齐划一。做操时不脱离原位、不左顾右盼,保持有序队形。
4、施行广播操无教师监管制度。体育教师、少先队大队干部成员检查,培养学生自觉养成良好习惯的能力。
5、提倡学生领操,各班可选择做操较好的学生轮流给学生示范领操,保护学生做操的积极性。
6、做操结束时,先集合队伍,值周老师或体育部部长简单总结做操情况后再正对带回。
三、量化指标
1、要求全员上操,每缺操一人扣5分。如有特殊学生不能上操,班主任要及时提供请假说明。当天提供有效,过期提供无效。
2、出操不及时(做操信号响起时仍未列队完毕)扣10分,列队不整齐扣20分,不在指定地域做操(含学生做操位置不固定)扣10分,列队开始至做操结束期间有学生喧哗打闹跑动者扣(每种情况)10分。
3、不按学校要求穿戴校服者,每人次扣1分(因特殊原因无校服者除外)。
4、做操动作不准确到位、不按广播口令做操,班级整体做操情况杂乱者,扣5——10分。
5、做操结束,不经集合整队就解散者,扣5分。
6、出现其他影响做操整体效果的因素参照扣分。
四、分数计算
每天课间操设置为满分100分,检查时采取对照量化指标扣分制,每周得分除以本周上操次数为该班本周课间操分数。
五、事项说明
1、学校少先队要精心挑选检查的学生,检查学生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检查各班上操情况,不得存有私心。检查时若故意为本班划高分,一经查实将扣除检查学生所在班级课间操分数20分。
2、学校少先队要将课间操量化分数及时公布(一周或两周公布一次),并做好检查材料的存档工作。
3、各班主任要加强课间操的指导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努力提高课间操质量,彻底改变自由散漫、杂乱无序的不良现象。
4、无特殊天气都要坚持上操。班级课间操量化分数,将纳入到教师的量化分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