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4课时教学《已知比一个数多几,求这个数》,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产生了分歧。教参上是这样说明的:借助象形统计图理解文字信息,引导学生画图的策略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解答,并引导学生进行检验。 学情分析:一年级上册学习过实物图的比大小,一年级下册学习文字的比大小,就是求两个量的相差数。二年级上册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模模糊糊知道算式怎么列,但是讲不出道理。 教材分析:新版人教版教材是这样显示的:通过直观的象形图,比较两个班的小红旗的多少,在看图的过程中理解数量关系,理解数量关系后确定用加法计算。教材通过知道了什么?求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让学生学习一个解决问题的步骤。 比多少是数学教学的经典内容,其实是不难的。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既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又学得轻松还要效果好,我们在教学中确定了几步走。 一:在简单的画图中理解数量关系。 结合学生以前的基础,画简单的圆形和三角形进行理解。如: (1) 三角形有6个,圆形有4个。三角形比圆形多几个? 这是以前的基础,学生画图并列出算式,6-4=2(个) (2) 三角形有6个,圆形比三角形多3个。圆形有几个? 学生也能第一行画6个三角形 ,第二行画9个圆形。 师问:为什么你知道画9个圆形 ? 生:因为圆比三角多3个,所以要比6个多3个。画9个。 还有的学生说:因为圆比三角多,圆的个数里肯定有与三角同样多的6个,再多画3个。就是9个。 师:在画的过程中你把圆的个数分成了几部分?哪两部分?我们要求圆的个数,也就是把这两部分的个数合起来就行了。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 通过交流谈话,看着刚画好的图分析理解数量关系式,明白圆的个数=圆与三角同样多的个数+圆比三角多的个数。这句话看着图很好理解,但是不好描述。所以就把目标定在只理解不硬背数量关系式。 同样道理教学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求这个数。也用这种方法只理解数量关系式,不硬背。这样在数量少,直观画图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了这两类数量关系。 二、从直观图中抽象出简洁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数量关系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对这类应用题都会做,数量关系不好描述。用简单的大数小数相差数最好描述这三个量的关系。但是直接去告诉学生大数小数相差数,学生是不理解什么是相差数的。就根据具体的实际问题说比小数多的数,比大数少的数。然后再抽象出这个多的数也就是大数与小数的相差数。然后再理解三个较抽象的数量关系式:大数-小数=相差数 大数-相差数=小数 小数+相差数=大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这三个数量关系式,逐渐熟练。 三、在对比练习中掌握解决三种类型题的方法。 三种类型各有联系和不同,只要理解了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就容易多了。进行三个类型的对比练习,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解题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