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圈子 | 博客首页 | 圈子首页 | 帮助

濮阳市实验小学6.3班 http://q.xxt.cn/banji9641915530

圈 主
博 主
圈子公告更多>>>
日志 >> 查看日志
圈子点击154次 | 博客点击448次 | 评论0次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18-09-27 11:15:42 [查看原文]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是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以感受大自然为专题。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教学完这篇课文后,反思自我的教学,有如下几点想法:

一、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在交流中感知全文。

朗读课文,想像课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2、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设题意图: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展开想像,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第1问主要是让学生抓住作者所描述的景点,理清思路。第2问主要是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写作技巧。关于第1问,要引导学生透过抓关键词来回答。作者在山中拜访的朋友是自然界的各种景物,如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落叶、小花、阵雨、蚂蚁、归鸟等。关于第2问的回答,参见课文研讨的有关资料。

课题《山中访友》既是全文的立意之本,又是以联想和想象构筑情境这一独特、鲜明的表现手法之凝聚。揭题后让学生猜测作者去山中访友的对象,然后让学生去文中找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在讨论交流中让学生明白了作者拜访的朋友原先是老桥、鸟儿、露珠……概括地说,这山中的一切都是作者的朋友。

二、以读激情,交流明情。

课文在叙述的时候很有特色,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娓娓道来,有时感情强烈了又用第二人称直舒胸臆。在第五自然段的学习过程中我采用了精读、品读等多种朗读方法,除了让学生读好作者跟老友打招呼,也让学生设想自我是山中的景物跟作者打招呼,老朋友见面后的亲切感学生们完全的体会到了,这样也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文章那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韵律,诗一般的情怀。

三、放飞想象,学会表达。

课文的另一特色就是大胆而新奇的想象,如作者把自我想象成一棵树的描述。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再从三年级的课文《荷花》中的文段我忽然觉得自我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引导他们想象并写作。

教学这篇课文,学生们较有收获,他们是快乐的。教学基本上把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潜力得到较全面的提高。但课堂还有很多不尽完美之处,比如课堂关节不够紧凑,有些环节过渡不自然,没能很好地照顾到后进生。

 

标签:  

现在已经有0人给我打分了(查看打分情况
这篇文章现在的总分为0分。
友情提示:打分功能目前只对班级圈子和自建圈的成员开放,访客暂时无法使用此功能。

      未登录,您可以 登录 后再评论
评论:

500字以内: 您已经输入 个字
昵称:                 验证码: 点击刷新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