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评课稿 聆听了我校举行的三六五课堂“教、学、评、用”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研讨课,感受颇深。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将灵活的运用这些教学方法进行讲授。 丁喜云老师执教的《白杨》一课,淋漓尽致的展现了教学评用的教学理念。她运用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时代背景这样的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本文借物喻人的特点,并尝试让学生运用文中的言语现象“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一小段意思连贯的话;整体来讲,丁老师所授的这一课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紧紧扣住了年段和本课的难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在课堂上,丁老师让学生通过回忆之前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自读自悟出句子的含义,又通过具体的句子进行合理的指导,从而加深学生对此方法的理解并真正的学会灵活运用;比如:第一个句子:“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浑黄一体。”引导学生找出表现戈壁特点的词语“浑黄一体”,通过联系生活中刮起“沙尘暴”的场景,体会这个词语的含义就是漫天黄沙,浑浊的黄色,天地界限不分,再联系上下文,明确课文这样写是为下文写白杨高大的特点做铺垫。针对这样年代久远的文章,丁老师机智的指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而对于爸爸表白心志的话,不仅需要联系上下文,还需要联系时代背景,所以在适当之处,她及时的出示了时代背景的介绍,升华文章情感,体会像爸爸一样的边疆建设者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的高尚品质。 丁老师淡定从容的教学形象,严谨准确的教学语言,急中生智的教学机智,使我陷入深深的反思中,每一点都值得我用心学习。这样的宝贵的学习机会很难得,继续潜心深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