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圈子 | 博客首页 | 圈子首页 | 帮助

濮阳市实验小学2009届5.6班 http://q.xxt.cn/banji5250075931

圈 主
博 主
圈子公告更多>>>
日志 >> 查看日志
圈子点击242次 | 博客点击286次 | 评论0次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18-06-09 10:30:06 [查看原文]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

  《认识几分之一》教材的编排看似简单,却寓意深刻。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悟到理解,从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检验实践。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又使知识得到积累,能力得到提高。

  在教学设计上遵循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 创设情境,让情境贯穿始终。

  课程标准提出,中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的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所以,新课之前,我准备了一些红红的大苹果。创设了一个分苹果的情境。把4个苹果,分给2个人,怎样分公平?学生得到平均分。每人分几个,就拍几下手。学生快乐的参与。可是,当只剩1个苹果时,要平均分给2个人,学生无法用拍手表示,这时,自然就导出整数无法表示时,要用到分数。接着,用课件演示,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的示意图。从而得到1/2这样最基础的分数。这个环节的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在比较大小的环节,我又设计了一个《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分西瓜的情境。学生们用师徒四人的语气说图意,提问题。使情境教学达到了一个高潮。最后,结尾又回到了分苹果的情境。这些苹果平均分给57名学生,每人分几分之一?使情境教学贯穿始终。我发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 学习方式多样性。

  新的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就是转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自主探究,动手实践,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在教学中,首先,我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三角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动手折出这些图形的1/2。折好后的同学站在前面展示,同学们观察,马上看出这些图形折出的1/2是不同的,得出结论:我们一定要说清楚谁是谁的1/2。学生产生兴趣后,进一步动手操作,折出正方形纸的1/4。学生们开动脑筋,得到了几种折法,再观察,得出:同样的正方形的1/4也不同。只要是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1/4。紧跟着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分西瓜的环节,在1/2.1/4后进行,使动手操作达到了真正的自主探究的高度。这时,学生做的清楚,说的明白,生动又有理论知识。既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又与生活相联系。

  三. 注重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本节课,从导入时分苹果,注意让学生自己去分,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折1/2.1/4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允许想法,做法的不同,鼓励有自己解决问题的个性。特别是在分西瓜时学生自己提问题,又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充分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由学生举例一些生活中遇到的分数问题。比如:分蛋糕,扫雪等等。让其他学生帮忙解决问题。调动了学生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标签:  

现在已经有0人给我打分了(查看打分情况
这篇文章现在的总分为0分。
友情提示:打分功能目前只对班级圈子和自建圈的成员开放,访客暂时无法使用此功能。

      未登录,您可以 登录 后再评论
评论:

500字以内: 您已经输入 个字
昵称:                 验证码: 点击刷新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