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圈子 | 博客首页 | 圈子首页 | 帮助

濮阳市实验小学2009届5.6班 http://q.xxt.cn/banji5250075931

圈 主
博 主
圈子公告更多>>>
日志 >> 查看日志
圈子点击112次 | 博客点击2731次 | 评论0次

《相遇问题》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18-06-09 10:08:03 [查看原文]
 

《相遇问题》教学反思

  《相遇问题》是在学生初步学习时间、速度、路程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会解答某单个物体运动的简单问题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本教学内容与以往不同的是有两个物体在运动,即“两个物体同时相对运动相遇”的情况,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相向运动中求路程的解题方法以及理解速度和,同时也为后继学习更复杂的行程问题做好准备。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相遇问题求路程的解题方法。感想如下:

一、灵活处理教材,创设生活情景。改编了例题两位学生在少年宫相遇的情境,变为如何帮助时老师拿到落在办公室的钥匙,通过3种方式的呈现,复习 由一个物体运动的特点和数量关系,以此引出两个物体运动的特点,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 关注学习过程, 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两地”、“同时”、“相向(相对)”、“相遇”是相遇应用题的四要素,是解答相遇应用题的关键, 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地理解它们的含义, 请了两位同学在讲台上演示了两人从两地同时相对出发直到相遇的过程,并且对相遇点的确定 作追问,让学生充分理解题意,也为后面画线段图作铺垫。

三、让学生自己经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自主整理信息——理清数量关系;借助直观线段图——探明解题思路;明确解题方法,独立列式解答——自主建构应用问题的数学模型。

四、配合课件演示,加深学生理解。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恰到好处的利用课件演示,将静 态的知识动态化,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从实物演示中抽象出线段图,由直观 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五、练习设计有层次。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练习 时,分为了巩固练习,变式练习,以及星级挑战,力求由易到难,形式多样,将简单的相遇问题进行了变式,使学生深刻理解了“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五、倡导合作交流,给学生充分的自我展示机会,力求将讲台交给学生。

六、存在的不足,课件板书出现了失误,数形结合不够到位,对学生放手不够,学生画线段图掌握的不好.

 

标签:  

现在已经有0人给我打分了(查看打分情况
这篇文章现在的总分为0分。
友情提示:打分功能目前只对班级圈子和自建圈的成员开放,访客暂时无法使用此功能。

      未登录,您可以 登录 后再评论
评论:

500字以内: 您已经输入 个字
昵称:                 验证码: 点击刷新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