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发展心理学》听课收获
听了丁老师的授课,我受益匪浅。
发展心理学是我们教育教学的基础,我们只有认识了孩子,了解孩子成长阶段的特点,进而采取有效的教育,才能更好的实现教育的价值。
丁老师,在课程中讲了这样两个词,现象和规律。现象是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在这一发展变化的两个重要过程——成熟和学习。成熟对于心理发展的作用不容置疑,但影响心理发展的关键过程是学习。通过学习,我们的感情、思想和行为产生了相对持久的变化。我们大多数人的能力和习惯不是作为自然规律的一部分而简单按程序发展的,是常常通过观察父母老师,生活中的重要他人或与他们交往,用新的方式去感觉,思考和行动。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对环境做出反应,,特别是要对我们周围的人做出反比,大多数发展变化是成熟和学习的共同产物。
因此,我们要透过现象,分析现象,找到规律,采取教育。在我们的教学中,这样的现象就有很多:如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质疑解惑能力等等,这些都是有差异的,这一方面来自于学生心智发展的程度不同,另一方面也和学生后天学习的过程有关系,我想如果在课后,我们能够加以总结,调整教学方法,设置更适合的课堂问题,相信会有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受益,我们的课堂也会更精彩,更有效。
对于老师讲的需要注意的地方,更是让我有深刻的反思。第一、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我们要尊重规律,不能逆规律行事,也不要拔苗助长。字教学中无论教学的安排,还是学生能力的培养。我们都不能揠苗助长,要遵从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第二,心理发展是不平衡的,孩子心理发展,有的阶段特别快,有的慢,但各个阶段都有发展的任务,过了这个阶段,想发展就很困难。比如青春期的孩子,对偶像有特别的钟爱,大人可能会觉得浪费时间,但我们想一想,现在还有偶像吗?爱慕偶像是这个时期特有的现象。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已经对异性开始产生懵懂的好感,如果不能处理得当,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第三点,心理发展有普遍性,也有差异性。有人快有人慢。发展心理学的一般规律,一定能找到例外的孩子。应根据不同孩子采用不同方法,有时候要学会牵着蜗牛去散步。第四点,心理发展是增长和衰退的统一。增长是发展,而衰退也是发展。尽管我们喜欢增长,但衰退也是发展的一部分。但社会里,对于孩子的关注,要远远多于老人。孩子是增长的,老人是衰退的,不管我们喜欢与否,都是自然规律。所以心理发展实质是我们人对客观环境的适应。发展好了就与环境平衡了,但平衡不常有,所以我们要不断发展。
在我们的课堂中,也要尊重孩子,对在课堂上对文本的认识,即使这个答案与你的课堂设计并不一样,但这是孩子自己的见解和认识识我们应该认可这个认识分析这个现象在采取教育行为,帮助孩子更好的发展。换个角度想想也正是由于这种心理发展的不平衡,给我们的课堂增添了挑战,增添了成就。
我们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我们正确认识我们教育的对象“人”,让教育更好的服务与“人”,更好的引领“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