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香十月 十月的桂香绕满了“阅”香。120天的“三国之旅”数不尽坎坷,数不尽徘徊…… 合上厚重的《三国演义》,一股沉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古朴而深厚的底蕴唱想着“滚滚长江东逝水……”载不动历史的厚重,解不了刀光剑影,只能窥视其中的一角,感受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一本本厚厚的笔记本记录了孩子们前行的脚步,却记录不了他们成长的足记。《三国演义》的阅读使孩子们的课外知识大幅增加,更使孩子们的文言文阅读水平提高,还积累了不少生字。即将读完的喜悦蒙蔽了孩子们的双眼,他们觉得自己已经读完了,知道了,了解了。急于想阅读下一本书,不断问我:老师,这次我们读什么书? 通过对作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和对我班孩子学习理解能力的分析,我决定读完这本书后,从以下方面进行交流,一是了解这本书的主要人物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及其他次要人物。二是了解书中涉及的主要事件并能讲给别人听。三是分析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让学生了解作者怎样描写人物的。四是写写读过这本书后的感受。(内容不限) 当我把这种想法告知孩子,并布置先构建人物关系图时,很多孩子很兴奋,我事先为他们指导了怎样构建,并举了例子。 几天后我发现很多孩子不仅认真找了,还把资料打印出来。但《三国演义》人物关系阅读指导课上的精彩并没有掩盖住设想中的瑕疵:一堂课内容太多,牵涉太杂。王健老师和韦校长的建议给了我很大启发。我决定更为精准的设计我的人物关系指导课。从第一节的东汉关系图开始。第二节我们理顺了三国的君主人物及他们的顺承关系,如图所示: 三国 ↙ ↓ ↘ 魏 蜀 吴 曹丕(曹操之子) 刘备(刘胜之子) 孙权(孙策之弟) 曹睿(曹丕之子) 刘禅(刘备之子) 孙亮(孙权第三子) 曹芳(曹睿之子) 孙休(孙亮之子) 曹髦(曹丕之孙) 孙皓(孙和之子 曹奂(曹操之孙) 孙权之孙) 一边理一边让学生找与之相关的描写并读一读。结束后,我大涨知识,原先零散的东西好像一下子理顺了。第三节我们整理了关于曹操的关系,先从他的五大谋士开始。如图所示: 魏王 曹操(祖辈夏侯氏,父过继给姓曹人家) 五大谋士: 荀彧 世人称“王佐之才” 曹操首席谋臣 杰出军事家 被曹操赞为“吾之子房” ( ) 荀攸 (荀彧之侄) 外愚内智 外弱内强 传奇大人 战术大师 ( ) 贾诩 长于应对 ( ) 程昱 勇略过人 刚戾傲慢 性子直 人缘差 ( ) 郭嘉 鬼才 千里之外预测孙策之死 能称得上演说家 ( ) 课下的阅读作业中让学生在括号里举个事例。下节课我们准备顺曹操身边的五子良将。 除此之外,早读课上曹植的七步诗让同学们感受到了“相煎何太急”的控诉与无奈;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中对三国那个刀光剑影岁月的沉思;元稹的偏爱《菊花》;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田园生活;陆游《诉衷情》中满满的爱国之情却报国无门;于谦《石灰吟》中铁骨铮铮的不屈灵魂……萦绕在脉脉桂花香中 十月的桂香带不走历史的车轮,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在一次次交流中逐渐清晰起来。三国继续游走在落叶纷飞的十一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