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生思维程序的优化训练。 一、在新授环节加强学生思维程序的优化训练 在新知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新知识的学习,进行思维程序的优化指导。 名数的互化一直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错误率极高,针对这种情况,我引领学生得出了“看、定、想、算”四字诀。即一看是高(高级单位)化低(低级单位),还是低化高;二定即确定是乘还是除,三想,就是想一想这两个单位是哪一类计量单位,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四算就是列式计算。这几个思维步骤是呈递进关系的,学生这样学习,就能做到触类旁通,优化了思维程序。 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学习了长度、质量、面积、体积(容积)四类计量单位,每一类中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又不一样,所以名数互化时学生们除了方法出错、算错,更重要的是单位间的进率搞混,针对这种情况,每类计量单位学完后,我总是引领学生把这些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来排列(解决了单位是髙化低,还是低化高的问题),抓(相邻单位间的)一般(进率),记特殊(进率),建构计量单位知识链。 如:长度单位从高到低排列 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只有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外,其余的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面积单位从高到低排列 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只有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外,其余的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 二、在平时的练习中加强思维程序的优化训练 举一个计算方面的例子。在计算练习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题目要求:能简算的要简算。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一个要求,更重要的是一种计算优化意识的训练与培养。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即便没有这样的要求,我也引导学生有意识的按这样的要求来做,因为,我认为,简算、巧算能大大提高计算的效率和正确率,有这种优化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为此在计算练习中我非常注意培养如今我的大多学生也已养成了“看、想、算、查”的思维程序,即遇到计算题,一看题目数字特点、运算符号;二想有无简便、巧算之法,若没有,按一般方法计算时,运算顺序如何?;三进行计算;四查包含两方面-----计算过程的一步一查,和计算完后的整题复查,复查时要求学生重复前边的一、二、三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