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圈子 | 博客首页 | 圈子首页 | 帮助
圈 主
博 主
圈子公告更多>>>
日志 >> 查看日志
圈子点击123次 | 博客点击2917次 | 评论0次

与孩子一起成长

发表时间:2017-11-02 08:52:02 [查看原文]
 

与孩子一起成长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成长的话题——《与孩子一起成长》。目的在于告诉父母,家庭教育最关键最重要的方法与路径,就是学会和孩子一起成长。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没有父母的成长,永远也不会有孩子的成长。

二、父母为什么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长期以来,我们都把成长看成是孩子的事情,其实不然。成长是父母与孩子共同的事情,是父母与孩子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成长是人生重要的使命。

成长,即长大,成熟,就是一个人自身不断变得更好、更强、更成熟的一个变化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过程。

一直以来,我们把成长视为仅仅在学校里才能完成的任务。一旦离开学校,就可以不再阅读,不再学习,不再成长。其实,这也是我们教育的最大失败,因为成长本身也是一种习惯,一种能力。生命不息,成长不止,才是一个人生命最美的姿态。

其次,父母是孩子成长的楷模。

孩子是最伟大的观察家,他们一直在观察着成人的行为,考量着父母的举动。所以,父母应该努力成长,并且成为孩子的成长榜样。

被称为“韩国第一妈妈”的张炳慧博士,曾经将自己的三个中国继子送进了哈弗大学和耶鲁大学,特别是曾经被认定有学习障碍的老二,哈弗大学毕业以后在曼哈顿商界叱咤风云,成为一流的企业家。她在《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这本书中认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通过模仿,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学习和积累人生经验的。忙碌一天的她,每天回家做完家务,从来不看电视,他说,“对于忙碌了一天的我来说,看一个有趣的电视节目,放松一下紧张的大脑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但是,如果我看电视,孩子们也会去看电视。因此,我宁愿把看一本有趣的书当做休息”。在她的榜样影响下,三个孩子都把读书当做世界上最有趣的事。当然,在我们学校也有很多这样成功的例子。

再次,一起成长才能更好地成长。

一个人走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走才能走得很远。其实,家庭成员的成长也是如此。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与孩子一起参观博物馆,不仅仅能够让孩子拓宽视野、增强体质,自己也会收获满满。

父母与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完全是互动的关系。

父母的成长会带动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成长也会促进父母的成长。过去我们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其实优秀的父母也往往更容易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反过来,优秀的孩子也会推动父母成为更优秀的父母。这是我们交流的第一个问题:父母为什么要和孩子一起成长?1、成长是人生重要的使命;2、父母是孩子成长的楷模;3、一起成长才能更好地成长。

二、父母和孩子如何一起成长呢?

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主要问题,应该是父母。所以,作为父母,如何真正具有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自觉意识,如何在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同时,带动孩子一起成长,是需要用心思考,努力探索的。

首先,阅读是成长之基。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吃什么我们就会成为什么,我们精神的高度取决于阅读的高度。阅读不能像医学整容那样立竿见影改变我们的人生品味,但是,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可以改变我们的气质,从而使我们变得从容和美丽。阅读能够提升我们的人生品味,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里享受到最美好的精神成果。

所以,阅读是成长最重要的基石。优秀的父母一定是善于阅读、勤于学习的父母。在这一点上,新教育实验有着大量的、丰富的、有非常特殊、非常有意思的案例。

新教育实验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民间教育公益机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父母们用阅读推动的。

大家都知道,孩子基础教育阶段,女老师居多。正式因为有一大批女老师,同时也是孩子妈妈。她们在接触到新教育试验后,首先被新教育美妙诗歌、被新教育阅读的美好童书给吸引住了,这些妈妈们特别新奇,希望把这些优秀的图书带给自己的孩子,于是,不仅带给了自己的孩子,还带给了教室里更多的孩子。所以,在新教育实验有个特别的现象:一般情况下,老师是不愿意教自己的孩子,因为教不好;但是几乎所有的新教育老师,都把自己的孩子房子自己的教室里,就是因为通过阅读,父母和孩子、老师和学生在一起成长。

所以优秀的父母,不仅自己要阅读,而且要努力打造一个“书香门第”,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建设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

第二,习惯是成长之本

曾经有一位诺贝尔获得者,记者问他:“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是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获奖者回答:“是在幼儿园。”他说:“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可见,养成良好习惯在个体成长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家发现,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养成无数的习惯。渗透在一个人的思维、语言、行为等各种活动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人对外部世界的基本反映。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的习惯是怎样的,就意味着其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是怎样的。习惯好,则事半功倍,习惯不好,则事倍功半。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够让人们习得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卓越的能力和高尚的德行,从而拥有幸福完整的人生。

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习惯。一位成功校长有一对龙凤胎儿女,在上幼儿园前就已经初步养成了几个良好的习惯。比如,按时作息的习惯,卫生习惯,遵守规则的习惯,与人分享的习惯,不打骂、不撒野的习惯,自理的习惯,阅读的习惯等等。

父母要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自己首先要有良好的习惯,用好习惯培养好习惯,是最有效的教育。

第三,敬业是成长之道。

作为一个成年人,最主要的工作体验、生活经验是在职业场所发生的。

敬业,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也是一种习惯,一种能力。所谓的细节决定成败,其实就是敬业精神决定成败。前面提到的“韩国第一妈妈”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张炳辉博士白天在一所大学做教授,晚上回家做家务,写论文。她从来没有出去喝过酒,下班后马上回家做家务,总是在书房里学习到很晚。她这样总结自己家庭教育的两个原则:“首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不强求孩子们做什么,而是力求成为他们的榜样。其次,在生活中,我竭尽全力做好每一件事。”竭尽全力做好每一件事,就是一种敬业精神。当然,敬业不仅仅体现在职场,也体现了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焦作的张硕果老师,她自己对新教育事业的激情、对生活的热爱、对学习的坚持,无一不在影响孩子。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孩子应该敬的“业”,就是学习。儿童是最热情的观察者,最伟大的观察家。孩子们特别容易被成人的行为所吸引,进而去模仿他们。用自己的敬业精神为孩子做人生楷模,是好父母的必修课。

第四,家庭是成长之源。

朱永新教授在去年的国际论坛上,曾经说过,一个人的一生有四个重要的生命场:母亲的子宫、家庭、学校的教室和工作的职场。其中,家庭是人生最重要的场所。这不仅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从家庭开始,更因为这四个场所中对生命成长具有长久、最重要影响的,还是家庭。这四个阶段与家庭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当学校教育参与到成长中时,也只是占据了教育生活的一半。人生从家庭出发,最后还要回到家庭。孩子的成长,最初是从家庭生活中得到物质和精神的滋养。

对孩子的抚育过程,是父母对自身成长历程的一种折射。所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没有人有完美的人生,每个人的童年都有各自不同的伤痛,这些伤痛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最后成为拦路的巨石。如果父母能够用心处理孩子的教育问题,就能回顾和化解自己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就能实现精神生命的第二次发育,再次生长。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家庭教育,不是简单的教育孩子,更是我们父母的自我教育。成长,不仅是孩子的事情,更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没有我们父母的成长,永远不可能有孩子的成长。与孩子一起成长,才是家庭教育最美丽的风景,才是父母最美好的人生姿态!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标签:  

现在已经有0人给我打分了(查看打分情况
这篇文章现在的总分为0分。
友情提示:打分功能目前只对班级圈子和自建圈的成员开放,访客暂时无法使用此功能。

      未登录,您可以 登录 后再评论
评论:

500字以内: 您已经输入 个字
昵称:                 验证码: 点击刷新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