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答,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盛赞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在教学这节课之后,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立足于学生的现有的基础知识,对学生的认字和写字能力进行训练,让学生在自学中认识生字,在课堂中反馈自己所学之困惑,根据容易出现错误的字教师进行现场的指导。如“敝”字中间那竖要写对和“臣”字的笔画笔顺)在读文识字中纠正了学生多音字的读音。如“大夫”的大,“乘机”的乘的正确读音等。
二、针对城乡结合部学生学习资源较贫乏,学习主动性差的特点,恰当地引进课本以外的知识。以适当的框架指引学生提高自己知识的容量。如导入课文时介绍晏子及春秋的相关知识;渗透古文,了解“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3个成语的意思;渗透《晏子春秋》的知识,加深学生对其的了解及兴趣。
这节课非常荣幸地得到了陈燕老师的指导,让自己对课堂有恍然大悟的感觉,特别是训练到点的理念给我很大启发,本文让学生学会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知识点,但是为了课时的设置以及课堂的完整,在学生没能很好地掌握此方法时就匆匆往下赶,有点囫囵吞枣的感觉,如果花大力气让学生学懂学透此方法而不是蜻蜓点水的话,会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啊,我们要踏踏实实地提高课堂实效,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多学习,多聆听,多交流,多实践和总结,更好地为学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