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老一辈人传下来的至理名言。孔老夫子也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一年级的小学生刚从幼儿园里出来,很多孩子身上有着从幼儿园里带来的这样或那样的坏习惯:上课有随意说话的,有做小动作的,吃东西的,做手工的……如果不及时纠正,就会给以后的学习和成长埋下隐患。所以,一年级正是训练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 就拿我的侄女(是我们一二班的小朋友)小甜甜来说吧!小甜甜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她爱说爱动,爱笑爱闹,一会儿也不肯闲着。即使眼里一边看着电视,手里也还会一边做着手工;假如她对周围的谈话不感兴趣,或是认为周围人的谈话声音影响了她看动画片,她还会故意发出压倒一切的童声女高音,提醒人们注意…… 在奶奶家里,她还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随手扔垃圾,玩具文具随处摆放……有时发起飙来简直是随心所欲,想说啥说啥,想干啥干啥,奶奶经常跟在她身后,边收拾边抱怨。 可甜甜到了姑姑家(我家)却又是另外一副样子:做事规规矩矩,东西从不乱放,垃圾总是放在垃圾篓里。有一次,她吃泡泡糖,无意中随手把包装纸扔在了地上,可她马上就意识到自己的过错,转身弯腰把包装纸捡起来,又郑重地扔进垃圾桶。这一切,都被姑姑看在了眼里。 为什么同一个孩子,在奶奶家和姑姑家有截然不同的表现? 我认为,是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同,才使孩子养成了不同的习惯。当初在奶奶家,孩子扔下第一片垃圾的时候,奶奶没有及时制止,并告诉孩子该怎么做,孩子才会继续随手乱扔垃圾。或者是奶奶当时忙于家务并没有看见,或者奶奶疼爱孙女不忍责备,才纵容孩子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而姑姑却在甜甜每次做错事时,及时提醒,并告诉孩子怎么做。姑姑是在甜甜年纪尚小的时候,把规矩变成了她的一种习惯! 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拉施里的动物记忆实验,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一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成为一种初步的习惯,重复90天会形成稳定的习惯。21天和90天意味着什么?坚持!这是唯一的答案!不只是孩子的坚持,还有父母的坚持!要想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除了教师的努力以外,离不开家长的帮助,需要教师和家长手拉手共同努力。 在一年级刚开学的第一次家长会上,我把小侄女甜甜的故事讲给我的家长听,并送给他们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我告诉家长朋友: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则是习惯的老师。父母应该要努力要求孩子成为一个有好习惯的人。当一切规矩成为孩子的习惯时,就不会有被规矩束缚的感觉,而且这种习惯会一辈子如影随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