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我们早已告别了苦难,也许,我们生活中有太多的甜蜜和幸福。现在的孩子读《童年》时,总是倍感陌生。是的,生活在21世纪的中国城市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国家的日益强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日新月异。今天的青少年,衣食无忧,有安定的学习环境,有丰富多彩的课外娱乐活动,有可以和睦平等相处的好朋友好伙伴,可以自由的做喜欢的事。看到小说中阿廖莎的不幸的童年,其实那也是高尔基的可怕的童年的写照,饥饿,劳作,无助等等;周围亲情的缺失,家境的贫寒,因贫穷而无法上学等等;这样的生活图景的确与我们相去甚远。但是,在这个世界上,不公平、丑恶、贫寒、战争、疾病、甚至包括各种各样的不幸对于一个人都是很正常的。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的内心深处会多一些对生命的珍视,对生活中坎坷的勇气,对生活中不如意的极大宽容,对真情的珍视,对不幸者多些悲天悯人的情怀,对造成社会的一切不公平的愤慨和深刻思考,对社会对人成长造成的诸多障碍的根源深深剖析,等等等等。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中学生阅读《童年》的目的吧。
我以为,《童年》作者以对生活的深邃洞察力和毫发入微的描述,以斑驳陆离的俄罗斯城市贫民的生活图景为切入点,为我们描绘了另一个世界的动人的画面,批判了委琐的小市民,或残暴,或麻木,或冷酷,或贪婪,同时也令勤劳,坚持,友爱,慈祥成为点亮平凡人生的永恒火炬,给世界以理想的光辉。有人说“历经苦难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我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历尽苦难的童年是铭刻在人生正途中永恒的航标灯。
从这个意义上说,《童年》让我喜爱,《童年》属于所有的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