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成为首要 ——第一届“京津冀”班主任艺术研讨会观后感 我们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听专家报告,讲个人故事,往往把培养精英作为自己的教育业绩,常常为班里学生考入了多少个名牌大学而津津乐道。试问,我们把什么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刘海洋硫酸泼熊,马加爵残杀室友,药家鑫故意杀人……太多的案例促使我们反思教育的行走,我们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成为“分数的奴隶”,而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我们需要育人导学,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 无处不在的文化气息。德育的最高境界是“无痕”教育。在六道河中学(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温家宝曾六次到该校听课调研),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是文化的积淀,都呈现了六道河中学的育人理念。在这里,你会发现,校园里所有的地方看不见一个垃圾箱,十九个教室里全部没有放置卫生柜,任何一个拐角、旮旯等都找不到任何一种卫生工具,只在餐厅看到了几个拖把。虽然没有卫生工具,但校园里所有的地方都是干净无尘,连一个细小的纸屑都没有(校园里的树木四季常青,在秋季也没有树叶飘落)。六道河的同学何以能保洁得如此干净?校园里有很多红果树,成串的红果压满枝头,却看不到被人采摘过的痕迹,为什么学生不去动这些红果呢?这难道不是一种教育吗?个人以为,这些都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是学生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园,把自己当成了这里的主人,有一种归属感、认同感,所以才会异常爱惜。 还记得薛书记和刘校长期末考试之前反复叮嘱我们的话语:“走出去,你就是我们学校的旗帜,是我们的形象大使;在校内,你就是我们学校的主人。我们要多干活、多承担、多表扬同事,多说同事和学校的好话,坚决不说有损学校和同事形象的负面影响的话……”我也经常给所带班级灌输一种思想“班级就是我们的家,老师相当于你的父母,同学相当于你的兄弟姐妹。试问,如果有人说你家庭成员的坏话,你会无动于衷吗?答案是否定的。所以如果有人说了我们成员的坏话,你一定要站出来说话,据理力争,落落大方。”所有这些,都是帮助个人真正融入团体的必需。对于个体来说,外在环境、内部归属重要,缓慢浸润同样重要。六道河中学的育人课堂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他们充分利用吃饭时间锻炼学生胆量,浸淫学生灵魂。在餐厅,每天都有八个学生轮流演讲,其余学生边吃饭边欣赏。 多元并举的特色教育。六道河中学能从一所位置偏僻、处境艰难的贫弱学校一跃而为享誉南北、闻名遐迩的窗口学校,还因为他们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二零零九年兴隆县陡子屿中学并入六道河中学,在陡子屿中学当校长的贾利民调任六道河中学校长。当时的境况是,许多优秀生源进入县城,老师也想往县城调,上课时,老师厉害一点,学生就睡觉,老师温柔一点,学生就捣乱。一个年级的学生大约二百多人,数学个位数就有几十人,这样的学生怎么提升成绩?只有因材施教,个性教育。 在这里,丰富多彩的课程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这里开设了国学、语言表达、书法、剪纸、太极拳、葫芦丝等十门必修课;通过年级走班开设了数学思维、数学建模和趣味数学必修课;通过选课走班,开设了文明礼仪、行走中国、英语俱乐部、手工制作、烹饪、校园植物、古筝、主持、、合唱、舞蹈等二十一门选修课;通过长短课结合,开设了每周一百分钟全校师生共同读书大阅读课、九十分钟先写后改的大写作课,二十分钟的反思课和十五分钟的诵读课。多彩的课程挖掘了学生的艺术特长,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学校场地有限,他们还创意了融体育、音乐、舞蹈于一体,由跑步、武术、太极拳、兔子舞、跪羊舞、竹竿舞、感恩之歌、诚信你我、健美操、交通信号手势操、等组成的“特色大课间”。创造学生铭记一生的生活,构建孩子享用一生的精神,这里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多元并举,有身体、品质、习惯、兴趣、思维和特长评价,注重对学生整体素养和协调发展的评定,在充分培养、展示特长的基础上,对学生所学的各类知识、各项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进行综合评定。这里的学生不一定都是学习成绩优异,但一定是综合素质出众。 锻造优秀的细致引导。 “用心、用功、用情”育好人,“重启、重思、重能”教好书,无论是东道主六道河中学,还是与会作报告的“京、津、冀”优秀班主任,都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多方引导、细致引导,增长孩子主宰一生的才干,培养孩子受用一生的习惯。从行走习惯、坐姿习惯、阅读习惯、预习习惯、卫生习惯、锻炼习惯、文明习惯、安全习惯、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规则教育、珍爱生命教育等。比如,对学生礼节方面细致引导:回答大人的问话时,要用礼貌用语。有人对你说话时,眼睛要注视着他;有人发表意见时,你的身体和脸要正对着他。假如班里的某个同学表现出色,或把某件事做的特别出色,我们都要祝贺他,鼓掌至少持续三秒钟的时间,还要确保两个手掌充分接触,以便掌声足够响亮。在讨论问题的时候,要对其他同学的评论、观点和看法表示尊重,要尽可能地这样说:“我同意某某的观点,同时我也感到……”“我不同意某某的看法,尽管他抓住了问题的核心,但是我觉得……”或者“我认为某某的观察真是太精彩了,它让我意识到……” 再如,某次升旗某班普遍到队较晚,班主任就引导学生先列出迟到的几点原因:化学课为实验课,距离操场较远;下课不及时;有同学回教室拿外衣;到位后不能及时站队。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我们能否在第二节课下课后提前将外衣拿进教室(推测他们是第三节课后升旗)?我们能否提前上好厕所?我们是否把升旗看作是我们班集体的事?我们能否在第三节课下课有意识立即去操场站队,有问题上操回来后再找老师解答?我们能否去操场过程中管住嘴巴,避免漫步聊天?排头的同学能否快些到位,给后面的同学当标杆?后面同学能否进队后自觉看齐,避免凑成一堆聊天打闹?你可曾想过,站在队伍中的自己,代表着班级的形象?一点点引导与反思之后,学生能够意识到,无论是室内课还是室外课,无论是天凉天热,无论其他班同学表现怎样,我们都应该在第一时间在操场列队集合,我们都应该把站队当成一种荣誉。 注重落实的精细管理。想要拥有一个好的班级成长环境,就需要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把大事做小,小事做细,细事做精;把平时看似简单、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做好,逐步形成日常工作流程化、常态工作坚持化、检查落实及时化、责任追究严格化。把班级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事前策划到位、过程落实到位、事后巩固到位,力求每个细节的“零缺陷”。 六道河中学及与会作报告的“京、津、冀”优秀班主任都说到了对学生进行“承担责任”教育,将班级管理的全部内容分成若干板块,由每个班干部各负责一块,分工明确,各自设计记录表格,责任到人;同时进行小组划分,每个组又设置组长、副组长、卫生监督员、纪律监督员等。小组成员之间有常务分工,即谁负责考勤、谁负责卫生、谁负责纪律等;有学习分工,即谁是语文组长、谁是数学组长、谁是英语组长等;还有活动分工等。所有这些在实施之前都要先进行组长培训、组员培训、班委培训。值日生的安排方面实行承包责任制,自己脚下及周围自己负责,校内卫生也是责任到人,一个学生负责几块地砖,没有打扫工具,只有手中一块抹布及小塑料铲子。班务其他方面也是精细管理,明确分工,力争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比如有专职擦拭灯具开关的、有专职摆放盆花的、有擦拭钟表的、有管理电扇开关的、有一体机管理员、有图书管理员、有经费管理员、有上课考勤员等。把班级大小事务分配到每个人,使每个人都是服务者,同时又都是管理者。这样人人有事可做,有责可负,能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体会“承担责任”的酸甜苦辣。当然,这所有的一切都必须落在实处,因为学生一定会做你检查的事情,而不会去做你布置的事情。所以,坚持和落实是重点,要通过落实管理责任,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 此次学习之旅虽然路途遥远,几经辗转,但收获颇丰,心灵震撼。德育无小事,处处皆育人,让德育成为首要!让成长幸福浸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