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麦田,守望纯真 ——读《麦田守望者》有感 张爱敏 天空,纯净的湛蓝色;麦田,绵延的金黄色;远方,一个守望者——孤独少年的身影倾斜着投在那大片的金黄上。这,就是J·D·赛格林的《麦田守望者》的封面。 教育界一些人把《麦田守望者》视为一本“教育小说”。因为主人公是一个大家眼里的“问题学生”,被学校开除后游荡于纽约街头。短短几天,他看到并且看透了成人世界的种种丑恶,他幻想守望自己的最后一片麦田,做“纯真”的守护神。然而,现实的残酷最终导致他精神崩溃,最后只得在疗养院度过余生。 今天,这本令众多教育家们争执已久的书再一次使我怦然心动。 “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知道这有点异想天开,可我真正喜欢干的就是这个。”这便是《麦田守望者》的主人公,一个在纷乱的闹市中坚毅地守望着心灵的最后一片麦田的“纯真”少年——霍尔顿。 抬头,窗外的天空灰蒙蒙的。 极目远眺,我多想寻找到自己的麦田。 然而,耳畔是噪杂的各种车辆的轰鸣,眼前近在咫尺的高楼大厦,时光荏苒,我的“麦田”渐渐地被黑暗包围,心儿也渐渐麻木。是啊,彷徨在虚伪的世界中,有谁还在守望自己的麦田? 也许,他们不是这样……我的目光掠过又渐渐退回遥远的历史长河中,我惊喜地发现了许多“麦田守望者”们的身影在浪花中闪烁。庄子与濮水之畔守望,心如澄澈秋水,心如不系之舟。面对官场功名,他持杆不顾,保留了心中金黄的麦田;于是历史记录了他那至今还在茫茫天域回荡的声音:“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与之相隔百年后,凡·高在世界的另一端守望,他深爱着欧维尔那片灿烂的麦田。他的作品中便充斥着与这个世界不和谐的热烈,难以为世人所接受。他是在欧维尔的麦田中选择离去的。当夕阳欲颓,金黄热烈的麦田中一个最后的守望者绽放出自己最后的美丽,那片灿烂的麦田会陪伴他走向天堂。 他们是麦田守望者,在红尘滚滚、物欲横流的世界中坚守着心中的最后一块圣地。回望从前,许多“守望者”们站在风扬起的麦田边,目光坚定淡然,望向远方。尼采,北岛,海明威……大片大片的金色麦浪在我的记忆中摇曳。 我想,我也要做个麦田守望者。纵然会孤独,会寂寞,但我也想像赛格林笔下的少年一样,守望自己最后的麦田。 让我们成为麦田守望者吧!守望最初的纯真、善良、梦想,守望一片金黄。 张爱敏:长垣县樊相镇中心学校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