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春节的意味 ——为什么要写“我家的春节这样过”系列作文 濮阳市油田第一小学 张淑荣
这些年来,每到春节,我们总是能够看到一种似乎非常矛盾的场景:一方面,无数的人乘坐火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在进行地球表面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其目的不外乎是“回家过年”;另一方面,大家又总是在感叹:“年味”越来越淡了,过年“没意思”。“没意思”,换句话来说就是“意义的丧失”。在传统年代里,春节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对我们这个农耕民族来说,春节是一元复始的标志;春节中的许多仪式,如祭神祭祖,是为了重新确证人神关系,以求获得神灵的庇佑;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是对长幼关系的一种重新确证,等等。而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春节丰盛的年夜饭、孩子的新衣等,是对平日艰苦生活的一种补偿,所有这一切,都让人们对春节充满了憧憬和期待。现如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春节已经被简化成了短短七天的假期,不管你是否愿意承认,春节假期都会很快结束。之后的日子,你或回去工作,或返校学习。生活总是忙碌的。夏天你也许跟着旅游团跑去三亚游泳,冬天你可能穿上大衣奔赴漠河滑雪。 那么,春节的意义何在?春节对于中国人意味着什么?如何让孩子们感受到年味,感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今年春节期间,我读到了沙心的一篇文章《春节意味着什么》,从中可以看出每个人对春节的感受都不相同,然对文化传承的探寻及其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却进行了深深的思索,这也印证了我内心的所思所想。 春节意味着什么 沙心 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春节了。 母亲说,春节意味着辞旧迎新,意味着翘首期待儿孙们归来,全家团聚;春节意味着人们要穿新衣、戴新帽,要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的伴奏下忙活着贴对联、门神、窗花,要扫尘、守岁、拜年,还意味着要根据儿孙们的喜好,提前为他们精心准备好各种美味佳肴,饺子、全鱼、年糕、美酒……一应俱全。 丈夫说,春节意味着放假,意味着走亲访友,不但要提前准备好给老人和孩子的礼物,还要制订好应酬的时间表…… 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说,春节意味着彻底放松,可以不上补习班,不做作业,很爽;春节意味着回老家,可以和堂哥堂姐们一起贴对联、放鞭炮,一起东跑西颠地玩各种很“土”但很有趣的游戏,还可以吃到奶奶炖的香喷喷的土鸡,炸的酥脆的麻花……想起这些,儿子的眼神里流露出快乐和向往。 对我来说,曾经甚至比儿子更喜欢过春节,喜欢春节的喜庆、热闹、祥和,喜欢大红的灯笼、漂亮的衣服……似乎“春节”本身就是一个美好而温暖的词语,想到春节,就让人心生欢欣、充满希望。但,不知什么时候,我对春节的感觉开始由欣喜变得“麻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我来不及盼望,吃穿用的物品随手可得,我也不会再对春节的新衣和美食充满渴望。春节放假前,当我连续几个周末穿梭于各大商场,绞尽脑汁为家人挑选礼物时,当我在拥挤的火车上,急切地期待着赶快回到千里之外的老家时,难熬和疲惫早已侵占了快乐和欣喜…… 儿子对春节的美好记忆都来自于老家,来自于家人团聚,来自于母亲的精心准备。每次为了迎接我们归来,年近六旬的母亲总要忙碌一阵子,想来她也很累,但她却总是一如既往,乐此不彼。 “为什么您不觉得累呢?”有一次,我忍不住问母亲。 “不为什么,什么都不做那还叫过年吗?过年就图个团圆和喜庆。再说,看着你们吃好了,我心里才踏实。怎么会累呢?” 母亲朴实的回答让我顿悟。 作为中国人,多少年来,母亲—直坚持着春节的传统习俗,而正是千千万万像母亲这样年复一年的坚持,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才得以继承和发扬,而年轻一代的我们,却只是把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挂在了嘴边。 当母亲把平日里对儿孙们的惦念,把对儿孙们无私的爱,全部融入到精心的准备中时,她又怎会在乎油烟的熏呛和些许的腰酸背痛呢? 我突然觉得很惭愧。试想,有了母亲这样对传统的坚持和对家人无私的爱,我还会在乎自己微不足道的付出吗?几十年后,当我也成为奶奶的时候,我的儿孙对春节的感知会不会也来自于我?而我能给他们什么呢?
现如今,春节越来越多地变成了人们心中一种文化符号,其中蕴含的深意也逐渐被人们漠视、淡忘,而带领孩子们走进这文化的中心,探寻文化的奥秘,让孩子们在了解传统的同时触摸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真谛,既是一种传承也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致敬。 正是在这种想法的驱动下,我在几年前就开始尝试引领孩子们观察春节时,家中的大人会做些什么;参与到家庭生活中,看看自己在过春节时能做些什么;感悟记录,自己在参与过年活动中有哪些收获感悟。几年的沉淀,使自己的内心的想法越来越清晰——让孩子们从自己的视角观察到自家的春节是如何过的并加以记录,同时将相关的春节来历、习俗及文学大家关于春节记忆的文章推荐给孩子们阅读,进行比较,让孩子们在生活中体味春节文化,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样两代人、三代人的共同参与,互相交织的生活体验是对中国文化的致敬和对现今生活的审视,也让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植根于孩子们的心中。
于是,有了寒假期间的“我家的春节这样过”系列生活作文。在随后的编辑整理过程中,我惊讶于孩子们的喷薄而出的写作热情,短短20余天的时间,孩子们竟然写下了500余篇文章,挑选出其中的200多篇粗编成了《我家春节这样过》这样一本小册子。这项原本布置给孩子们的生活体验任务,竟然也引起了家长的极大兴趣,有些家长和孩子一起回忆自己童年时的春节年俗趣闻趣事或者是春节感悟,写下了《童年春节这样过》等回忆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