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钢城小学 曹守敏 第一部分:时分秒及测量 1、组成: 时间单位有:时、分、秒。 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质量单位有:吨、千克、克。 2、进率: 1时=60分 1分=60秒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3、重要题型: (1)比较大小。先统一单位,(最好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如千米换算成米,时换算成分等。)再比较数字的大小。 (2)计算。先统一单位,(最好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如千米换算成米,时换算成分等。)再计算。 (3)时间差=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时间差;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时间差。 (4)路程=速度×时间。 (5)画图。 A.画线段:先利用统一单位进行计算画的线段的长度再画图。 B.画钟表:先画分针,再画时针——时针根据分针的位置确定位置。指针画直线,不要画箭头。
第二部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计算。 加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相加满十向百位进一。 减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当十,十位不够减向百位借一当十。 2、验算。 加法验算: 方法一: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 方法二:和减去一个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减法验算: 方法一:被减数-差=减数。 方法二:差+减数=被减数。 3、估算。 估算要先约后算。在口算或填空的时候,近似数约到最高位;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尤其在问“行不行”“能不能”等比较的问题时,近似数取到第二位,这样计算虽然困难一点,但是比较精确一些。注意:无论近似值取到哪一位,两个数字都要取到同样的数位。
第三部分:倍的认识 1、计算。 (1)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如:3的6倍是多少?3×6=18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如:18是3的几倍?18÷3=6 2、解决问题。 方法:先弄明白求什么,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
第四部分:数字编码 1、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由六位数字组成;前两位数字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三位数字表示邮区;第四位数字表示县(市);最后两位数字表示投递局(所)。 2、身份证。 身份证号码由18位数字组成,7-14位表示出生年、月、日,倒数第二位表示性别,单数表示男,双数表示女。 3、学号。 学号一般依次为:入学年、年级、班级、编号、性别。 4、解决问题。 先把数字所对应的内容一一标示出来,再根据所标内容进行分析。
第五部分: 长方形和正方形 1、认识图形。 四边形: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的封闭图形。 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 长方形:对边相等,有4个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4个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长方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 2、计算周长。 周长的定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3、重要题型。 (1)利用边长求周长,或者利用周长求边长。做题步骤:画图→标出已知数据→用公式计算。 (2)画图。先计算出要画图形的长和宽,用直尺和铅笔画,(要多画几次,画明显),标出所画的所有数据,方便自己检查或计算。
第六部分: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意义。 只有“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其中的几份,分子就是几。 2、分数的比较大小。 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相同时,分母大的分数小。 3、分数的计算。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或相减。 4、重要题型。 (1)画图。要先数清楚一共有几个图形,然后算出该涂画其中的几个,再画,确保画的数量正确。 (2)解决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方法一:用这个数乘以几分之几。 方法二:先用这个数除以分母求出一份的数,再用一份的数乘以分子(分数)。
第七部分:集合 1、在原题中找到重复的数。 2、根据题意画出维恩图。 A B
3、根据维恩图提出问题并解决。 A是黑色椭圆里包含的内容;B是红色椭圆里包含的内容;①表示的是A和B重复的部分。“只A”表示A部分减去重复的① 部分;“只B”表示B部分减去重复的①部分。 (1)只A有多少? 只A=A-① (2)只B有多少? 只B=B-① (3)①有多少? 数出来或画出来。 (4)A和B一共有多少?方法一:A+B-①;方法二:只A+①+只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