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圈子 | 博客首页 | 圈子首页 | 帮助

安阳市殷都区钢城小学2012届6.4班 http://q.xxt.cn/banji2429931537

圈 主
博 主
圈子公告更多>>>
日志 >> 查看日志
圈子点击413次 | 博客点击1197次 | 评论9次

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xxt推荐博文

发表时间:2016-01-20 17:47:28 [查看原文]
 

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钢城小学   曹守敏

第一部分:时分秒及测量

1、组成:

时间单位有:时、分、秒。

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质量单位有:吨、千克、克。

2、进率:

1=60     1=60

1千米=1000    1=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1000千克    1千克=1000

3、重要题型:

1)比较大小。先统一单位,(最好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如千米换算成米,时换算成分等。)再比较数字的大小。

2)计算。先统一单位,(最好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如千米换算成米,时换算成分等。)再计算。

3)时间差=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时间差;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时间差。

4)路程=速度×时间。

5)画图。

A.画线段:先利用统一单位进行计算画的线段的长度再画图。

B.画钟表:先画分针,再画时针——时针根据分针的位置确定位置。指针画直线,不要画箭头。

 

 

第二部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计算。

加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相加满十向百位进一。

减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当十,十位不够减向百位借一当十。

2、验算。

加法验算:

方法一: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

方法二:和减去一个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减法验算:

方法一:被减数-=减数。

方法二:差+减数=被减数。

3、估算。

估算要先约后算。在口算或填空的时候,近似数约到最高位;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尤其在问“行不行”“能不能”等比较的问题时,近似数取到第二位,这样计算虽然困难一点,但是比较精确一些。注意:无论近似值取到哪一位,两个数字都要取到同样的数位。

 

 

第三部分:倍的认识

1、计算。

1)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如:36倍是多少?3×6=18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如:183的几倍?18÷3=6

2、解决问题。

方法:先弄明白求什么,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

 

 

第四部分:数字编码

1、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由六位数字组成;前两位数字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三位数字表示邮区;第四位数字表示县(市);最后两位数字表示投递局(所)。

2、身份证。

身份证号码由18位数字组成,7-14位表示出生年、月、日,倒数第二位表示性别,单数表示男,双数表示女。

3、学号。

学号一般依次为:入学年、年级、班级、编号、性别。

4、解决问题。

先把数字所对应的内容一一标示出来,再根据所标内容进行分析。

 

 

第五部分: 长方形和正方形

1、认识图形。

四边形: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的封闭图形。

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

长方形:对边相等,有4个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4个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长方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

2、计算周长。

周长的定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3、重要题型。

1)利用边长求周长,或者利用周长求边长。做题步骤:画图→标出已知数据→用公式计算。

2)画图。先计算出要画图形的长和宽,用直尺和铅笔画,(要多画几次,画明显),标出所画的所有数据,方便自己检查或计算。

 

 

第六部分: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意义。

只有“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其中的几份,分子就是几。

2、分数的比较大小。

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相同时,分母大的分数小。

3、分数的计算。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或相减。

4、重要题型。

1)画图。要先数清楚一共有几个图形,然后算出该涂画其中的几个,再画,确保画的数量正确。

2)解决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方法一:用这个数乘以几分之几。

方法二:先用这个数除以分母求出一份的数,再用一份的数乘以分子(分数)。

 

 

第七部分:集合

1、在原题中找到重复的数。

2、根据题意画出维恩图。

                A                            B

                                  

 

 

 

3、根据维恩图提出问题并解决。

A是黑色椭圆里包含的内容;B是红色椭圆里包含的内容;①表示的是AB重复的部分。“只A”表示A部分减去重复的① 部分;“只B”表示B部分减去重复的①部分。

1)只A有多少?   A=A-    

2)只B有多少?   B=B-

3)①有多少?   数出来或画出来。

4AB一共有多少?方法一:A+B-①;方法二:只A++B

 

标签:  

现在已经有0人给我打分了(查看打分情况
这篇文章现在的总分为0分。
友情提示:打分功能目前只对班级圈子和自建圈的成员开放,访客暂时无法使用此功能。
游客 说:
曹守敏老师费心了
2016-04-12 17:34:22  [来自:博客]
浩轩妈妈 说:
谢谢曹老师! [回复]
2016-03-04 09:50:41  [来自:博客]
许家长8447107 说:
谢谢曹老师!老师辛苦了! [回复]
2016-01-22 12:56:55  [来自:博客]
游客 说:
曹老师谢谢!
2016-01-22 12:41:12  [来自:博客]
游客 说:
曹老师辛苦了!谢谢曹老师!
2016-01-22 12:39:42  [来自:博客]
游客 说:
谢谢曹老师,曹老师费心了
2016-01-22 07:52:06  [来自:博客]
范家长6002727 说:
👍 [回复]
2016-01-21 20:38:38  [来自:博客]
游客 说:
我是魏思远的妈妈,感谢你的细心周到,你为孩子们提供了如此详细的复习资料,特别感谢!同时为你的敬业精神感动!辛苦了,曹老师!
2016-01-21 19:56:07  [来自:博客]
游客 说:
2016-01-21 19:19:46  [来自:博客]

      未登录,您可以 登录 后再评论
评论:

500字以内: 您已经输入 个字
昵称:                 验证码: 点击刷新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