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百课不殆(博谈客论195) 课上认真听讲一分钟抵过课下钻研十道题,所以上课效率的重要性一直被强调,但是怎样才可以提高上课效率?预习便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自升入初三以来,很多同学都在反映一个问题:政治历史变难了,上课听不懂了。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提前了解课本大纲,清楚重点难点,在听课的时候才能有所针对性和方向性,也就是跟着老师走,掌握知识。 那么怎么预习呢,我就以我的角度讲一下我的方法。例如九年级人教版政治第三课中国的道路,这一课涉及理论知识很多,一改原先几课比较生动感性的主题。但是这一刻又是重中之重,中考必考考点,也是要求掌握准确的内容。而面对书上一段又一段的黑体字,很多同学无从下手,便只用记号笔在书上一遍又一遍地划横线,不仅效率低,而且效果差,也身心俱疲出现厌烦情绪。 这时,我们不妨先通读课文,了解有三个板块:“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假设从经济入手,我们最应该看到黑体字“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不难看出它是概括性的。所以这一部分都在围绕这一句话,对这一句话进行拓展延伸的。而对于这句话,我们就可以根据重点字提出几个问题: 1、什么是公有制? 2、为什么以公有制为主体? 3、“多种所有制”指哪些? 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到课本中去寻找答案,接着我们可以看到P38页的资料卡对于公有制的定义做出了解释:是一种由国家或集体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读第一遍的时候或许会有点难理解,我们不妨把它转化整自己的语言,所以可以理解为“高铁不是属于某个人的,所以它是公有制的,还比如首钢、一拖厂等”这样一来,就便于理解了。 在下一行,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公有制,联想到前面我们所学的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他代表的是一种理想主义,也就是大家一起富裕,即共同富裕。而在最下面又说:“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中资产中占主体地位,公职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句话就体现了公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即“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支配地位”。这时我们就把刚开始提出的前两个问题解决了。 第三个问题,继续看书,可以看到在P39页中间“还存在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这句话便是在解释“多种所有制经济”,所有制即为“拥有物品的形式”,此时我们又可以解决第三个问题,了解了其他所有制经济的范围。 再把书翻到P40页,可以看到“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这是我们一定要树立及时与课文其他内容联系的意识,要意识到这句话是在对决定原因的补充。那么就是“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以公有制为主体”,“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制度不健全体系尚未完整,不是完完全全的社会主义,尚待提高)”决定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当我们合上书的时候,脑海中就可以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罗列出知识框架,即下图: 但是我们应该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有自己的思路,这是我整理的,可供参考(因为长度限制,字有点小,请谅解): 这时候这一课的知识我们就基本了解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上听老师讲,你听课时就会比同学领先了一步,说不定老师提问的问题你因为提前预习恰好知道呢。老师的问题能回答上来,不仅给老师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你听课的积极性就会提高! 所以课前预习益处多多,只要抽出十分钟时间,便会带来很好的效果。故曰知己知彼,百课百懂。了解你的“敌人”才能更好地掌握你的知识啊! 现在,放下鼠标,翻开课本,花费十分钟的时间,去了解你的“敌人”吧,说不定还能看到你感兴趣的事呢! (PS:这是我其他的预习笔记,欢迎提出意见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