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可以不叛逆 【开篇序言】人大附中西山学校的名师王君的一段话让我们受益匪浅,王君老师指出:“青春没有叛逆期!孩子为什么难教?我们和孩子的关系为什么经常紧张?如果我们不为自己找借口,不以“青春期”、“叛逆期”等等作为我们无法和孩子顺利沟通的托辞,藉以掩饰我们缺乏心理学教育学的基本常识的现状,那我们,也许可以更理性,更专业。父母的专业化是我们的必修之路。唯有在漫长的为人、为师、为父母的过程中不断审视自己,在失误中反思,在缺点中提炼,在阅读中学习,才能慢慢悟得一二。” 【正文】青春期是孩子对人生和世界思考与实践最认真、最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用一种近乎激烈的方式碰撞世界,以之为今后的发展寻找方向。如果足够关心和接近孩子你会发现,种种叛逆行为不过是表象,其实质不过是他们初次认知世界、确立自我、发展自我的手段,是他们人生中有意义的起立和行走,需加呵护才好。 不是每个孩子的青春都会叛逆,作为父母,如果我们关爱孩子、重视孩子、了解孩子、感化孩子,青春期的叛逆是可以避免的,那些轰轰烈烈离经叛道的现象就不会在这样的孩子身上出现。 我的一对小儿女青春期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并没有出现大的波折,就那么平和的温馨的度过,所以对于身边一些很是叛逆的孩子深表同情,或许,这根本不是他的错,而是父母的错呢? 以下是我结合自身的经历给大家的一些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给与孩子幸福 如小鸟妈妈说的案例:有一个孩子新高一,小学初中都很优秀,中考前一个学期,因为春节爸爸没有让母子俩回老家而生气(长期生气,应该不是一天两天了),导致儿子开学月考成绩下滑,然后更加发奋学习,谁知成绩越来越差,结果仅以400多分的成绩毕业。妈妈掏钱择校进入我们这比较好的一所高中,九月份开学孩子拒绝到校,不出门不交朋友,几天前甚至不吃饭不起床,妈妈整日以泪洗面。 若让孩子平和,先请家长平和。孩子的幸福值和青春叛逆值是成反比的,越幸福的家庭孩子叛逆的几率越小。人说家和万事兴,夫妻和睦,家庭幸福,不管有再大的难关一起携手度过,而不是相互埋怨,闹得鸡飞狗跳,孩子处在一个温暖平静的环境中,就很少出现让父母烦恼的事情。言传身教,只有父母优秀了,才能有资格让自己的孩子优秀。如果有一天,孩子让你感到“头痛”,那一定是父母曾经让他感到很“头痛”。在这里,重点说明: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切忌简单粗暴。要知道,你的一句贴心的话语远远胜过重重的拳头啊! ●给与孩子理解 青春期的孩子,独立自主的思想理念日益强烈,他们有自己的思维,自己的行为方式,我们应该抱以理解,只要不是太过分的事情,没必要大惊小怪严杀严打。 比如孩子餐桌上会讲一些学校的事情,我们应当多听少说,针对一些看法,即便不认同,也不要当即呵斥,而是以平等式的探讨建议的语气来和孩子交谈。 女儿反映他们班很多学生在家是不和父母说话的,几乎形同陌路。这是为何?因为孩子觉得:即便我给你们说了,你也不会理解,甚至还会祸从口出,所以不如不说。 鼓励孩子多和父母交流,并报以理解和支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才会走进孩子的内心,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动态,说不定会成为孩子的家庭心理辅导师多为孩子出出主意呢!
●给与孩子自由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羽翼丰满的小鹰,渴望飞向广阔的蓝天,他需要更广阔的空间来自由飞翔。所以,我们没必要事事干涉,事事操心。 他和什么人交朋友是他的事情,我们不要指手画脚;他关起门来听听音乐上上网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也没必要像个情报人员一样警惕;他要外出活动只要在安全的范围内,我们就不要跟在身边灯泡一样碍眼了。 孩子在学校压力很大,回到家里希望可以轻松些,自由些,快乐些,如果我们仍是天天念紧箍咒,让孩子没有任何隐私和空间,那任何孩子也是受不了的,非得有一天爆发不可。 我的孩子从小放了学,从不在外逗留,因为他们说:“妈妈,我觉得家里是最好的,我要快些回到家才觉得温暖和安全。”可见,给与空间,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建立在“欲擒故纵”的基础上。 如果青春期的孩子夜不归宿,天天疯玩得找不到影踪,那只能说明,这个家没有让他感到温暖感到留恋的地方,父母就应该多想想自身的原因了。 ●给与孩子陪伴 一个暑假我觉得是最忙的,一到周末我也觉得很忙,这是因为,我觉得每天很少见到孩子,到了节假日应该多陪陪孩子,哪怕只是陪陪。 孩子们写作业,大人们可以做做家务,看看书。吃饭时,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坐在一起聊聊天,天南地北的扯,尽量谈一些愉快的话题。 如果有时间,一家人出去旅旅游,看看风景,根据时间长短来定,周末在近处转转就行了,一定要给孩子写作业和玩的时间,不要把行程排得太满。在这种过程中,一家子乐乐呵呵的,既增加了亲子关系的融洽,又让孩子放松放松,长了见识,一举几得。 不要借口忙,而忽视对孩子的陪伴。现在你不陪伴孩子,可不要等你老了责怪孩子不陪伴你。 ●给与孩子爱和不爱 为什么说爱和不爱?这分为两种情况,爱,是指在家中而言,父母可以给孩子无私的呵护和爱,关注与支持;不爱,则是指孩子走出了家门,我们要让他独立自主的去适应这个外在的世界,把他当成一个普通人一样,不要过度去爱。 我老公上初中的时候,他的妈妈(即是我现在的婆婆)因为思念他每天都去学校去看他,并给他带了好吃的东西,由此引来同学的嘲讽:“哎哟,娇宝蛋,你娘又来看你啦!”他忍无可忍,后来只好对他的妈妈说:“你不要再来了!我已经长大了!” 女儿有一次放学回来,因天下着小雨,她爸爸去接她,她和几个同学正走着,怎么都不肯坐车(电动车),最后只愿意接过雨伞,和同学一起打着伞走。 初中第一天,送儿子上学,心中不舍,孩子的爸爸偷偷亲了一下他的脸蛋,他看着四周的人群(或许没人注意到),登时急红了脸,气得眼泪都流了下来。 有时候,我们的爱非但帮不了孩子,反而让他陷入尴尬境地,会让他四周的人认为:“你看,他家把他疼的,啥时候才能长大!”孩子在别人的眼中因不能独立而让人瞧不起。 孩子们已经长大了,他最烦的就是在外边的时候,你把他当成三岁孩子去看他,在家中,你可以爱他疼他,在外的时候,我们就要收敛起过度的爱意,把他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这对培养他独立坚强的性格也是有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