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你范读了吗?
新课程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注重学生的独特感悟和理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随着课改十年,这些理念已深入教师内心。课堂上,我们看到了多种形式的阅读形式。“自由读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指名读”、“分角色读”、“比赛读”、“表演读”、“课件范读”等等。其中我们却很少听到教师有声有色、入情入境地朗读。偶见者大多是在启发、点拨学生后仍未达到满意之时,教师才吝啬地为孩子示范朗读。
笔者拙见教师范读在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低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学习语言文字,规范、正确对其影响很大。每篇课文教师尽可能让孩子听到完整、美妙的朗读,既起到了示范作用,无形中又培养了语感,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到了中年级,对于课文朗读,教师不能一下子放手,对于精读课文,教师要给学生范读,这样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体会情感很有帮助。高年级教师要有重点的进行范读指导,重点句、段或难度句、段或需要反复感悟品读的句段等,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孩子学习了一学期的语文,却没有听到老师美妙的朗读,那该是多么遗憾的事呀!
语文老师,请大声为孩子们朗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