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随笔】抱愧婺源
站在婺源的土地上,已是三月份。 该用什么来形容我眼前的景色? 这白砖青瓦、炊烟袅袅、流水人家,都似如我最初的想象。 其实我有段时间曾把婺源的景色与周庄的相混淆,以为这婺源便是周庄。可等到真真切切的站在了这里,才明白这婺源和周庄的不同之处。 周庄的景色太过柔弱,建筑太过柔弱,水也太过柔弱,以至于把人也养的那么柔弱,仿佛经不起任何的大风大浪。 可是婺源不一样。婺源的建筑虽然也是白砖青瓦也是人字坡顶,但是那坡顶不失韧度,就那么牢牢地立在白墙上。那河水蜿蜿蜒蜒,从这家的门前绕过,又从那家的屋后绕出,常常都是一座小桥连接了两边的姿色。河道交织成了一张网,网住了这片村庄,也网住了这一片美景。建筑上的青石烟囱里时不时冒出缕缕的轻烟,慢慢地上升,然后囤积在村庄上空,丝丝绕绕绕出了又一片天空。 最特别的是那大片大片的油菜花。 婺源随处都可见那油菜花,尤其是村庄外。那耀眼的金黄色成片的出现,抬眼不管望向哪里都会有淬不及防摔进眼中的金黄。那白墙青瓦、炊烟袅袅、流水人家便都远远的隐在了这温暖得近乎灼眼的金黄色中,仿佛是盛开了满满一个世界的阳光。这花、这灿烂,在周庄是找不到的,周庄是没有这样子大片温暖吸引着阳光的花朵的。 走进村庄,这条街道连通着那个小巷,那个小巷又拐回了这条街道。兜兜转转,我竟无意间踏进了座宅院。院子里只孤单坐着一位老人,素白的布衣和背后的青瓦、身旁的桃红一起和着,与天空的湛蓝衬成了一幅分外美的图画。 老人看我的慌张神色倒也没多说什么,只是转身进屋拿了一块青饼塞进我的手中,向我指清了出去的路。当我站在村庄门口的时候,我拿起那块青饼小小地咬了一口,入口即化,满腔清香。 很是安然恬淡,就像这里。 即将离去的时候,我又转身深深望了一眼。还是那样,白砖青瓦、炊烟袅袅、流水人家,隐隐约约藏在一片金黄中,都似如我最初的想象。 竟然把这样的婺源强加于了“周庄”的名号,我无比愧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