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入园,看到轶男的爸爸穿了一身理发店的工装来送孩子,我猜想他一定是在理发店工作的。 于是,晨间谈话时,我问轶男:“宝贝,你的爸爸是理发师吗?”没有想到的是,轶男用地道的周口方言回答我:“不是嘞,俺爸是给人家剪头发嘞。”我顿时惊讶了,竟然不知该如何解释,宝贝,难道咱们两个说的不是一个职业吗。呵呵 虽然是一小段的对话,但却让我反思很久,首先:之前有看过一些报道说:在小学课本中加入方言阅读,让现在的孩子们在会用普通话朗读的同时,也能不忘记自己家乡的语言。 是啊,乡音难忘,一方语言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珍贵财富,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亮点,各地的方言都具有特色,可以说:方言,是难得的非物质遗产。 作为80后,90后,00后。。。。不论我们生长在哪个年代,哪个地区,我们的方言都要好好发展传承下去。而普通话作为新的文明用语,它更有利于我们接触世界,交往社会,所以,方言和普通话这两者并不冲突,这需要我们灵活的推广与应用。 其次,轶男小朋友是今天刚来的新生,本身又是小班幼儿,不得不说,在知识面方面,作为老师,作为家长我们做的都不够好,在理发师和剪头发的这个问题上,首先折射的就是:幼儿知识面没有达到,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语言和知识面没有延展,所以,教育分地域性教育,这句话是真理。 由此可想到:在不同的地域,对孩子的知识面进行更大的扩展,让孩子在了解本地特色的同时,又能看到更大的世界,自己的家乡特色,自己的家乡语言,自己的家乡特点,这些都要对孩子进行深入的教育,外面的世界,外面的特点,外面的面貌,外面的发展,这些都要一点一点的择机让孩子去了解。 我期待幼儿园及学校把教育做的更好,也相信轶男小朋友在老师的引导下,会明白更多的知识与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