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风情 寻梦乌镇
“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乌镇,这江南的封面,这“鱼米之乡,丝绸之乡”这在我梦里出现过千遍的梦里水乡,今天,我终于来了,穿过曲径通幽的小巷,踏过如月似虹的石桥,缓步傍水依桥的驳岸,心中滋生出不尽的眷恋,我好希望,在这里偶遇,那撑着油纸伞的姑娘……
江南的美,是一种自然而朴素的美,小桥,流水,人家,构成了江南独有的细腻风情 。而乌镇,以它独有的千年文化底蕴,被誉为江南的封面……
乌镇,中国六大著名古镇之首,地处浙北水陆交通要冲,因水成市,傍河成埠,自古商贾云集,遂以弹丸小镇而具“烟火万家”,宛然城府气象。
乌镇的名人大家数不胜数。从一千多年前中国最早的诗文总集编选者梁昭明太子,到中国最早的镇志编撰者沈平等,宋、明、清期间,乌镇共出了近二百名举人、进士。近、现代更有文学巨匠茅盾、漫画家丰子恺等……他们从乌镇走出去,胸怀水乡的博大、聪慧,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书写了永不磨灭的浓彩重墨;也曾有无数文人墨客倾慕于乌镇之风华绝代,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他们的名字,犹如浩瀚夜空的繁星,令人目醉神迷。正是他们,给“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乌镇”做了最具文化底蕴的诠释。沉淀着千年岁月沧桑的乌镇,比其它江南名镇更具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情。
鲁迅小说杂文中经常提及乌镇,故事背景放在这流水行船的河道,以及两旁的店肆宅院之中。茅盾小说《春蚕》和《林家铺子》(解放后改编成电影)都打上乌镇的烙印。与其他江南古镇一样,乌镇也是诗书传家之地,商贾名家之乡,不可小觑。
寻梦乌镇,那错落有致的庭院小桥,青砖灰瓦,那古旧的木门栅栏,随处,都蕴籍着浓重的墨香底蕴,随处,都让你沾染缕缕书卷墨香……
乌镇的建筑以砖木结构明清建筑为主,至今保存有20多万平方米的明清建筑。众多的深宅大院,是旧时商贾巨富和官员隐世之处。看似某扇不起眼的大门,却是迷宫般的回廊和厅堂。梁柱门窗上的石雕、砖雕、木雕繁复精美,美伦美奂。建筑的屋顶有独特的观音兜、马头墙,既可防火,又可挡风,形似五岳朝天,左右对称,高峻险美。
乌镇街、坊、巷的数量和规模非同小可,俗称有四门八坊数十巷。
据民国时卢学博编修的《乌青镇志》记载,当时尚存有八坊八街六十八巷的规模,其中八坊分析为四十七坊。
老街差不多都有2000米的长度,全是由青石板铺成,已被岁月打磨得锃亮,慢慢地走,慢慢地看,慢慢享受梦回明清的光阴 。串连老街的是众多的小巷长弄,其中以染店弄最幽长窄小,残缺的雕花和斑驳的油漆让人感觉时光的无穷魅力。
乌镇全镇有一百多座古石桥,在中国古镇中首屈一指。形状各异的古桥连结了乌镇四通八达的镇河。从南宋到明清,每座桥都拥有了自己的个性和故事。穿越如一弯新月的拱桥洞,小坐卧波平桥的石栏上,或是斜倚双桥的屋檐下,让远古的传说与你悄然握手。
有人说乌镇之命名,源于它的乌,从表面看是有一定道理,那古旧发亮的木栅栏,木桌椅上晕染的黑色痕迹,那灰墙青瓦,那乌黑发亮的大小门框门扇,甚至那成堆连片的酱缸酱盆,悬挂长飘的蜡染蓝布,甚至那错落瓦房顶冒出的缕缕炊烟,甚至那深绿浓稠的默默河水……无不渲染乌镇的乌韵旋律,仿佛你这神仙妙算,猜对了它的来历缘由……其实,乌镇的命名是和一个姓乌的官员有关。虽然如此,漫步乌镇,你还是被熏染上一层层幽幽的愁丝,丝丝缕缕,蜿蜿蜒蜒,又心生一股股肃穆,清清雅雅,悠悠淡淡……每一块砖石似乎都在挽留你的脚步,每一处小桥,似乎都会生出无尽梦幻,每一弯河水似乎都在缠绵一个故事,使你不忍重步,更不忍离去……就这样,一步三回头,仿佛在作别一位恋人,又仿佛在期待一次重逢,更好似梦回明清,穿越至今,再上演一出偶遇的奇迹……
江南风情,雨丝缠绵,雨雾迷蒙,迷离恍惚,醉眼惺忪……清明时节,游人如织,三五成群,三三两两,白皙婉约的女子,窈窕妩媚的女子,拖着长裙的女子,撑着水墨丹青图案伞的姑娘,还真的随处可见,即使穿着多么现代的妹妹似乎也浸润在江南水乡的风情里,周身染上了墨香,心头,平添了乡愁,婉约起来,诗意起来,善感轻柔起来……那不,雨巷的深处,一袭墨绿长裙及腕,洁白民族风刺绣短体恤,恰好衬托出杨柳小蛮腰,正举伞倚墙,摆弄婀娜身姿,背影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思神往……哦!那不正是,撑着油纸伞的姑娘?
乌镇,不但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各色特产小吃也闻名遐尔,别具特色,三白酒,三珍宅酱鸡,云腿钻豆腐,月酥饼……古镇虽褪尽了生活气息,但错错落落的房舍里,依然有各种古镇小吃店,掌灯时分,过一人独坐,或三五好友,或于蜡灯小屋内,或倚靠河岸方桌,来几品小吃,酌几杯小酒,边吃边聊,边酌边慢慢欣赏感受古镇迷人夜景,自然是:“尘世烦恼皆抛弃,吾辈今夕胜神仙”……古韵幽境,梦回明清,江南风情,寻梦乌镇……此刻,我仿佛化身成悠悠古镇绵延迤骊而来的江南女子,千年的梦,沈醉于江南……
乌镇的夜晚有着特别与众不同的璀璨与辉煌,随着暮色渐近,各个街道,房舍逐一亮起了灯火,坐在河岸观对面敞开的窗口,似乎听到久远年代里母亲唤儿归家的柔声细语,似乎看到蓬窗里的青衣女子渴望的眼神和摇曳多姿的招手……夜,更深了,灯更亮了,连倦鸭也归巢了,一切,万籁俱寂,整个乌镇便沉浸在一种幽远的迷离之中,呼吸着沁人心脾的纯净空气,踏着咯咯哒响的石板路上,此刻,你似乎拥有了整个乌镇……
笠日清晨,薄雾轻泛溪河、原住民生炉紫烟,橹声咿呀而过,与古镇一起在沉睡后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