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圈子 | 博客首页 | 圈子首页 | 帮助

正阳县一小2012届6.3班 http://q.xxt.cn/banji204363927508

圈 主
博 主
圈子公告更多>>>
日志 >> 查看日志
圈子点击869次 | 博客点击1425次 | 评论1次

我的奶奶(传记)

发表时间:2015-04-05 22:12:29 [查看原文]
 

                谨以此书,献给一位母亲

             也献给这个世界上所有爱她的人 

 

h  前言

1.童年,青年时代

2.无奈的选择

3.失意&欣慰

4.家庭的责任

5.阳光下,细数幸福

h  后记

 

h  前言

 

亲爱的女儿:

很荣幸给这本书写前言,作为一名父亲,看到你这么精彩的文笔,细腻的刻画,真的让我很诧异。

当初,你费尽心思地向我们索要素材,记得我当初还笑着和你说,你写的东西会有谁看,你却一本正经的告诉我们,要以一位作家的心态来写书。我看到你不遗余力地去写作,展开丰富的想象,我看到你正一点点学会如何去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你用你的认真执著激发了我的兴趣,对你,亦是对这本书的兴趣。

这本书里有很多是你想象的的吧,我想。那些细节,作为我,你的奶奶的儿子,我也没有听说过。但是读着这本传记,仿佛又像是重新了解了一下母亲。那是你心目中的奶奶,那我心中的母亲又是怎样的呢?我悄悄地问我自己。我的脑海里也不禁浮现出那些记忆的碎片:贫穷的家庭,母亲的辛劳,城市中的关怀……太多太多。

女儿,谢谢你,用你的笔给人带来一次美妙的旅程,去一个人的一生旅行;谢谢你,让我再一次想起了那些苍茫的历史,那些我不是刻意去记住的事,这一次,我会有意地记住它们;谢谢你,我相信所有看到这本书的人都会为我的母亲而感叹,他们会想起他们的亲人,会去再次想起那些事情,带着淡淡的微笑。

有一天,你的奶奶,必然将离我们而去,但你必将坦然地接受这一切,因为你已为她,留下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信物。

文字真的是件太奇妙的事物,它可以记录太多的东西。或许,几十年后甚至几百年后,每当有人读到这本传记时,我相信,他们都会看到她——一个因平凡而伟大的人。

                                          爱你的:爸爸

                                               2015.4

 

1. 童年,青年时代

那个多雾的清晨,1938524日,那个小小的、偏僻的村落,那个雾气朦胧的小草屋里,那阵嘹亮的啼哭划破天空,那样突兀,那样令人措手不及,却是毋庸置疑的,那个新的生命诞生了。

风低低地掠过水面,倏忽地,一片落叶飘了下来,砸在湖面上,惊起一片小小的涟漪。水温柔地扩张着,邂逅了那双小小的手,稚嫩而灵巧。那个名叫曹兴娥的小女孩,撑起落寞的脑袋,遥望着远方一群群的黑雁,渐渐没出天际。她六岁了,这本该是一个上学的年龄,但她不能。在这样贫困的年代这个贫困的山区,又有多少孩子可以高高兴兴的去上学?又有多少孩子不得不像她一样从小开始干活?我们不得而知。

她很乖,她从小就很乖。她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从四五岁起就开始帮父母分担家务。

每一次父母下地干活,她就在家里打扫卫生,每一次,父母回来时,就看见她站在小板凳上,在厨房里忙碌。当父母踌躇着不知该怎样开口,告诉她这个悲伤的是事实时,她却安慰父母:“没事,爸爸妈妈。我知道家里很穷,你们放心,我以后一定会让我的孩子上学的。”她是一个太懂事的孩子。

当她再长大一点时候,她不会和别的小朋友在外面疯玩,她只是默默地做好自己的事。她学会了种地、织布、绣花、做饭,就像一位真正的大人一样,至今我们仍想不到,早在她十几岁时,就早已承担起生活的重任。

她结婚了。是父母让她这么做的,反正也没什么不好,她早已习惯听父母的话了。况且,这与之前也没有什么不同,该干的活还是要干的。他是一位共产党员,在当时也算是不错的了吧。结婚的那一天,她笑得很开心,长发飘在空中,麦秆在风中沙沙作响,熟悉的景色在身后一点点离去,河的对岸将是她的归宿,这一世,她将与他一路同行,勇敢向前,无论前方是什么。

 

2.无奈的选择

五年就这样地过去了。

她更成熟,也更劳累了,她不得不从早到晚为了生计而操劳着,以往舒展的长发被紧紧盘到了头上,灵巧的小手变的更加有力,轻矫的步伐开始稳重,单纯的眼睛里也多了一丝疲劳,但她仍那么美,阳光静静地躺在她的肩头。

她紧紧地咬着床单,恍惚中听见门外是他焦躁的踱步声,耳边,母亲还在旁边鼓励着“加油,使劲点!”突然,她的眼前一片发黑,疼痛飞快地涌进每一个神经细胞,塞满了她的大脑。她吃力地睁开眼睛,看见母亲抱着孩子,满脸欢喜地站在她旁边。她伸手接过了孩子“真可爱啊。”她的眼泪不由自主地夺眶而出。

她似乎一下子老了许多,但身旁又多了四个可爱的小跟班,那是她的天使们啊。她早已不记得当初要照顾一个婴儿,两个蹒跚学步的小童那时有多么艰辛,她不会再记得,因为她和她的女儿们在一起,那便是世上最好的时光。她愿意做任何事,为她的小天使们。那时,她便是世上最幸福的人。

灯下,她一针一线的为自己最大的女儿缝制书包。她的动作是那样的轻,生怕吵醒丈夫和孩子们。她的手是那样的巧,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她的书包有多么的结实,有多么的多彩,引得女儿的朋友们的艳羡。她轻舒了一口气,她没有忘记小时候许下的诺言,她让自己的大女儿上学了,去骄傲的背上书包,走完她曾经未走完的路。

但她仍在担忧着。她很清楚地知道,在自己的四个女儿中,只有两三个能上得起学,她该如何向那个曾经的自己交代?她该如何向那一双双渴求的眼睛们告诉这个残酷的命运?她不敢想象。而在那两三个幸运儿中,她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让孩子们继续读书,送她的孩子们走出大山,走向进步。

窗外,又是一个无月之夜,风透过纸糊的窗渗进来,她不由的打了个寒战。她轻轻地走到门口,放下了那只精美的书包,目光深邃又沉重。

门外,是黑黢黢的群山,在黑暗中显得狰狞恐怖,像是一群驱之不散的幽灵。

 

3. 失意&欣慰

她默默地走在小路上,牵着女儿的手。她不得不这么做,她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必须为了其他的孩子,让女儿辍学。这是她意料之中,又是意料之外的。早在牵着女儿的手走进学堂的时候,她就曾料到过这一切,但她曾未想过,一切竟会来得这么唐突,这么令人措手不及。

她承认,自己到目前为止,真的,没有干过一件令自己满意的事——两个儿子的出生本让本应继续上学的大女儿不得不半途辍学,三女儿也仅仅是初中毕业罢了,而另外两个女儿,一个上了两年便对学校失去兴趣,这令她又气又恼,却又无计可施;而另外一个“那纯粹是我的原因”她这么想,“那个孩子完全是为了姐姐妹妹上学才牺牲了自己的机会……”她的眼圈有点泛红,她伸手摸了摸刚刚跑来和她玩的小男孩的头。那是她最小的儿子。

“你还有机会。”她的脑子突然有一个声音在说。她愣住了,是啊,她还有她的儿子,他也仅仅刚四岁罢了,一切都还来得及,只要她愿意。天渐渐暗了下来,沉重的光线反射在绿色的苔藓上,射出一道淡淡的光芒。

她终于笑了,那么欣慰,可又苍老的让人心疼。她终于等到了这个时候,她小时候许下的诺言终于在这一刻实现了。以往在她的心里,“大学”这个词总是那样地可望而不可及,但现在不是了。当她最小的孩子告诉她这个消息的时候,她竟一时说不出任何话。她何尝不记得那历经艰苦的岁月。曾历经多少沧桑,曾有多少个不眠之夜只因为她孩子的灯还在整晚的亮着,曾有多少次怀着多大的决心把放弃的话咽下去,都只为了她的孩子,她最疼的小儿子。她不觉得伤感,因为她已然可以满意无愧的面对当年的自己了。

孩子的身影慢慢在远方缩成一点,她目送他一路向前。太阳在东方冉冉升起,在她身上洒下一片金光。她等了多少年的黑暗的夜,才迎来这黎明的日出。

这或许是她一生中唯一一件让她高兴的事,但它也值得让她欣慰一生,因为这背后,她付出了太多太多。

 

4. 家庭的责任

 

她突然变得沉默了。

她自己也无法说清这究竟是什么导致的,只是缺少了孩子们的身影,这个家的灵魂仿佛一下被抽空了一样。她像是一个失去心爱糖果的小孩,而她的孩子们就是她最珍贵的宝贝。

她的睫毛轻轻扬起,扫过田野。远方是一座水坝,已建成二十多年了,在那之前,她还记得1970年时每个家庭去修水坝的场面。

那仿佛还是昨天发生的似的。门轻轻的颤动着,伴随着“咚-咚”的敲门声,村支书走进来,告诉她每家每户派人去参加修水坝的事情。她把集体修水坝的把事情告诉家里每一个成员,在家里忙来忙去收拾东西。她突然觉得为了集体她该做些事情。自结婚以来,她就仿佛与社会脱轨似的,一心扑在孩子们身上。而今,终于可以为大家做点事情,贡献自己的力量了。全家集体为修水坝忙碌起来。

她知道水坝的建设需要每一个人尽自己的努力。她不仅亲自去修水坝,还每天做饭并按时把饭送到工地,送到大家需要的地方。她看着庞大的工程一点点建设好。风带来园子里果实的芳香,悄悄渗入她的心。

而今,风再度吹来,还是那熟悉的味道。她向后望去,一片麦田闪耀着金色的光芒,风又带来了它们的问候。

记忆慢慢浮出水面,一块贫瘠荒芜的土地取代了金色的精灵们。

那是十四年前的分田到户。她和丈夫正站在那即将属于他们的土地上。她可能再也难以忘记那次大会,那次大会给了他们土地,更给了他们信心与责任。这是她第一次产生这种念头:“我一定要做好,一定要担起这个责任。”她从此也再没有真正好好休息过,她为了生存而努力,为了责任而行动。当年的荒芜早已变成了丰富,当时的理想也早已成为了现实,当初的责任却依旧完好的存在她的记忆里,清晰可辨。

风又吹来了。打断了曾经的回忆,也缓解了她的心绪不宁。是啊,至少她还有那么多温馨,有价值的回忆。

风又吹来了。

 

5. 阳光下,细数幸福

 

她微笑着。头顶上,几朵牛奶般的浮云轻轻掠过。

时间仿佛再也不能威胁到她了,她是如此淡然,平静。毕竟,经历了这么多沧桑后,时间,对于她来说已经算不上什么了。

她扶着楼梯上楼……有点吃力……哎呀——!

等她醒来,第一眼的便是医院里雪白的墙壁,紧接着是一声轻柔的呼唤:“妈,您醒了?”哦,是小儿子回来了。医院病房内侧的椅子上,她的丈夫正一个接一个的打着瞌睡。她微微支起身子,却惊讶的发现右腿不能动了。“是大腿股骨骨折”儿子耐心的解释,她无奈的摇摇头----哎,毕竟是老了。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也该休息休息了。阳光偷偷缩成一束,映着苍老又疲惫的微笑。

日子依然这样过着。小鸟唱了一年又一年,桃花开了一季又一季,大雁飞了又来,小溪的欢笑还在耳边萦绕,久久挥之不去。

她坐在火车上,默默的想着这一切。她要搬家了,要去她小儿子的城市。她不知道那个城市多么有名,多么古雅,多么历史悠久而繁华,她只是单纯的喜欢那里,也无论她是否去过与否,因为那是她儿子的城市。那就是她的家。

她开始熟悉这一切,熟悉这里的便利,这里的繁华。有一次她说她的假牙掉了,于是儿子和儿媳带她去牙科医院。她和他们走在路上,阳光暖暖地渗进来。她安静地坐在诊疗椅上等待检查,像一个乖巧的小孩。她看见他们看到自己的舒适而带给他们的笑容,她也笑了。只有阳光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切。

她曾坐在阳光下,细数过光阴。

如今,她坐在阳光下,细数幸福。

久违了。

 

6. 后记

 

这是一位母亲的一生。

不知该如何去描述她,她不是伟人,也没有干过多少轰轰烈烈的大事。我的奶奶——她,真的太平凡了。一开始,我完全不知道从何下笔,去这样地,写人的一生。我尝试着去拜访他们。他们能提供给我的资料也只有这些,我当时一再追问是否有遗漏了某些细节,是否她还做过某些不为人知,又十分重要的事,但每一次的结果都令我大失所望,每一次的回答都仅仅是两个字——“没有”

我真是又气又恨,我真想去问问他们,你们给我这么点东西叫我怎么去写。是啊,怎么写。或许他们真的忘记了某些事情,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他们都很平凡,他们老的已然记不清某些事情,所以我们才要去把这些东西写下来,不是么?

倘若我们不记得,不留下这些不泯的文字,那么倘若有一天他们离去,那还有谁能记得他们呢,那她是否在这个世界什么都没有留下?所以要写,不论怎么都要写,哪怕仅仅是为了以后还有人还能记得她,不让这个人被埋在岁月的长河里。

至于怎么写,我一开始不知道怎么写,只是有这种一定要写,写好的这种念头。我问我自己,奶奶这一生中真的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吗?我不停的问,因为我知道,我要明白她这一生中最珍贵,最闪光的是什么。我想了很久,答案是她的孩子们。我当时被这个答案吓了一跳,我似乎应该为这来之不易的答案沾沾自喜,但却心底隐隐约约有一丝不甘。原来奶奶真的就这么平凡。她平凡这不是她的错,至少对于我来讲,她不,也不能平凡,她生下了爸爸,这便是世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我试着去体验,去了解奶奶。我甚至可以想象得到奶奶当时想出人头地,却没有勇气与决心,被现实所击退的那种感觉。那些对于我而言是一片太过于古老,而又熟悉的土地。一代又一代的人过去了,只是今天的我,怀念那些封尘的故事。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要学历史的原因吧。让那些人活着,不论他们在世与否。至少我希望,我的奶奶——那位母亲,可以永远地活在这本书里。

 

标签:  

现在已经有0人给我打分了(查看打分情况
这篇文章现在的总分为0分。
友情提示:打分功能目前只对班级圈子和自建圈的成员开放,访客暂时无法使用此功能。
WANGYARU 说:
可亲可敬的奶奶 [回复]
2016-02-28 16:44:20  [来自:博客圈(书香文苑)]

      未登录,您可以 登录 后再评论
评论:

500字以内: 您已经输入 个字
昵称:                 验证码: 点击刷新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