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学设计
备课人:刘卫民 课时数:第一课时 教材解读:“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观潮》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课文结构清楚,层次分明。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导学目标 A类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B类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C类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预习 作业 教学板块 学生课堂学习清单 第一版块:【A1/25分钟】 一、课前自学 1.我会读。 (1)这些生字我会读: zhào yì dǐnɡ fèi ɡuàn bēnɡ 罩 屹 鼎 沸 贯 崩 huī cháo 恢 潮 chēnɡ yán lǒnɡ ménɡ bó 称 盐 笼 蒙 薄 wù ánɡ jiù 雾 昂 旧 (2)这些多音字我会读: 笼(lǒnɡ)罩 闷(mèn)雷 风号(háo)浪吼 涨(zhǎnɡ)起 薄(bó)雾 2.我会做。(我会给这些生字组词,我来说一说) 潮( )称( )盐( )笼( )罩( )蒙( ) 薄( )雾( )昂( )沸( )贯( )旧( )恢( ) 3.我理解。 笼罩:指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鼎沸:用来形容喧闹、混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 4.我知道。 (1)小资料。 地球每自转一次(24小时),其某一点必然有一次向着月亮、一次背着太阳;向月时,月亮引力大于地球离心力,于是使海水升高;背月时,地球的离心力大于月亮的引力,海水再一次升高,结果造成海水一天两次涨升的自然现象。 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太阳、月亮、地球三者位置基本成一线,日月引力一致,形成大潮。但到了农历八月中秋,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位置处于椭圆形轨道的短轴上,日月离地球最近,吸引潮涨的能量也就最大,因此便形成一年一度的特大潮水。从9月17日开始至23日都将是大潮汛,尤以八月十八(9月21日)潮汐最为壮观,也是钱塘江观潮的最佳时间。 我还找到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王在晋《望江台》: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李廓《忆钱塘》: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刘禹锡《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这篇课文有( )自然段,主要讲了( )。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大潮特点的词语是( )。 (3)“天下奇观”的意思是( )。 1、读一读 2、填一填 3、抄写一遍,并在书中课文中画出该词;读一读词语意思。 4、了解课外知识,默读; 5、填空 6、说出依据; 第二版块:【A1/15分钟】 2.学习生字词。 (1)(小组合作或师生合作)合作学习生字词。 (2)练习书写。(这些生字我能写好) 写一写,比一比; 第三版块:【A2/15分钟】 3.再读课文。 (1)作者是按( )、( )、( )的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2)我读懂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课文,填空。 说一说。 【教后反思】 利用PPT,电子白板进行教学,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