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月亮圆。圆圆元宵黏又甜”......不知不觉,正月十五元宵节来临了!
前几天,我和妈妈在电视上观看“中国谜语大会”,面对层出不穷的谜题,选手们冷静、从容,而又神采奕奕。我呢,也是动手写、动脑想。在此,给大家分享几个有意思的:
1、冷不丁(打两字网络热语)——暖男 2、视频(打三字网络小游戏)——连连看 3、不错不错(打一传统文化形式)——对联 4、三令五申(打一西游记人物)——八戒 5、老房子(打一现代有名的文学家)——老舍 6、他们两人都不在(打一两字国家)——也门 ......
看了这么多,我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 但凡有数字出现的,要利用加减乘除进行运算。; 如果谜面中有某些偏旁或笔画较少的字出现,我们就可以分离或合并汉字结构,得出谜底。如一、人; 若谜面上有意漏掉某些词或字,暗示谜底中可能有所漏掉的词或字; 在谜底里用比较准确的近义词,使它可以替代谜面上的某个词或字。如房子和舍; 还有的就是利用汉字的结构、笔划,根据谜面进行联想,得出符合谜面含义的谜底。 稍难的就是借用古代的成语典故、诗、词、曲等让猜谜者根据谜面得出谜底。
不仅在电视上,我还在老家亲身经历了猜谜呢!六百多个谜悬挂在一个大院子,成百上千个人都在积极地参与。拿着纸拿着笔记着编号和答案,想着一会儿可以去兑奖。我,因为好奇,又是第一次参加,也跃跃欲试。结果,在兑奖处等啊等,挤啊挤,终于轮到我了,结果,给我发了三副扑克。不管结果怎样,重在参与嘛!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以后一定要多学习,丰富自己的业余爱好。
这次的元宵节过得真是痛快,快乐万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