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好课
——培训心得
今天,在网上学习中认真聆听了岳老师的《三角形内角和》课堂实录,很多的感触和反思。
《三角形内角和》一课自己以前也上过,也听其他教师上过这节课。之前我们在上这样的课的时候,虽然也很注重孩子的动手操作,让他听过亲身的操作、体验,然后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个结论,但学生往往只是得到了一个最终的结果。
而岳老师的“三角形内角和”这节课,就体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机的整合。课堂上,学生通过“撕拼”、“折叠”、“旋转”等直观操作,以及猜角、撕、撕拼、折、证明、转等课件的直观演示,使学生知道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并通过flash、ppt、几何画板,把孩子之前操作的过程给他回放一下,当孩子有一个回头看的这个过程,让他在这个过程中,对于知识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帮助孩子来理清他的思维的一个路径,帮助老师来教学,加深孩子对于知识的理解。 整个活动中, 岳老师注重“质疑”、“创新”精神的培养,重视对探索过程的亲身体验,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有效促进学生把数学知识结构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
我们一直倡导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那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好课是什么样的?首先是内容的呈现所需,具体的一个学习内容,它需要一个怎样的呈现方式才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其次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怎样的路径,在达成路径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怎样的支持;第三,如果我们和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话,我们就需要了解每一种技术的特点是什么,这些技术能不能为我们学生学习所需。
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发展思维的空间。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下的学科教学会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