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中学开学已经一个月了,全新的环境,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模式,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感受,同时也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兴奋、挑战、担忧、感动和期待。
儿子入读的中学,位于上海市松江区,是一所双语国际学校,虽然学费不菲,可“发展全人教育,传承中华文化,拓展国际视野”的教育使命以及博爱、好学、诚信、勤奋、尽责的价值观,仍然吸引着我们离开了温暖而又熟悉的家乡,来到这既新鲜又陌生的大都市,开启了儿子的中学生活。
入学报到
上海我们不很熟悉,也少有亲友,一切都是陌生的,孩子能适应吗?和同学好相处吗?老师凶吗?种种未知数让我们的内心充满了忐忑。“欢迎孩子的父母、祖父母以及家庭其他成员于报到日亲临学校中学部。”哈哈,这样亲切的入学通知,瞬间消除了我内心的不安。虽然已经立秋,可南方的天气依然闷热,酷暑难耐,一路上汗水不断,不一会儿儿子的衣服就湿透了。一进校门,就看到校门对面地上堆满了行李,报到处在二楼,于是就由姥姥姥爷照看行李,我陪儿子上楼报到,刚上二楼,一位西装革履的绅士早已等候在这里,他一边热情地和儿子握手说:“Welcome to school”,一边笑着和我打招呼。啊!38度的高温,我们穿短袖都热得受不了,可人家还穿着西装,原来这位就是来自美国并毕业于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专业、有着丰富寄宿学校管理经验的Tony Jaccaci校长,一位校长,这么热的天穿着西装,于报到日亲自迎接每一位学生,多么谦卑,多么令人感动!儿子顿时也不觉得热了,快速并顺利地办完了入学手续。接下来如家庭般温馨的宿舍环境和可口的午餐,均给儿子带来了温暖的感觉。下午家长会上,不仅认识了中学部的每一位老师,校长精彩的讲话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Tony校长依然西装革履、面带微笑、神情轻松。幽默的语言、夸张的动作,时不时引来家长的阵阵笑声,校长为自己起了中文名字“贾桐林”,他说这个姓源于中国四大名著《红楼梦》里的人物“贾宝玉”,并且通读了这部巨著的英文版,我不禁心生佩服,要知道,作为中国人的我,除了看影视剧,也没认认真真地读完这部巨著,真是惭愧。
寄宿生活
接下来几周的寄宿生活,儿子每天都很高兴,丰富的课堂、多彩的课外活动、辛苦的体育锻炼、可口的饭菜、每晚睡前与妈妈的通话、与室友的嬉笑,不仅成就了孩子对知识的渴望,也让孩子的身心得到了释放。图书馆志愿者的角色不仅让孩子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中英文书籍,也为学校的图书管理工作尽了自己的一份义务;儿子又报了校游泳队,一开始的陆上训练,每天都要跑上两千米,再做三百个跳绳、四十个俯卧撑,刚开始没跑几天,儿子就说脚疼,要知道,如此高强度的运动量,之前还真不曾经历,我一边心疼儿子,一边鼓励他,如果不是疼的受不了,就尽量坚持,别人能做到的,你也一定能,凭着一股韧劲儿,一周之后,儿子就已经完全适应了。通过这样的体育锻炼,不仅磨练了意志,也让孩子懂得,强健体魄,是做一切事情的根本,他第二周的周记作文“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也获得了语文老师极好的评价。
跟着儿子“走班”
终于盼来了校园开放日,学校以开放的姿态向家长展示学生一天的校园生活,家长也有了机会零距离的了解学生课堂。这天一早7:30,家长们就来到学校“报到”,先领了课程表,然后在礼堂等待自己的孩子领着去上课,与之前不同的是,各科老师固定在不同的教室,学生根据自己的课程表走班上课,穿梭于不同的教室之间,课间只有7分钟,学生们下了课,要收拾书包匆匆赶往下一个教室,有的课堂还不在同一个楼层,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哪天可以到Locker去换下一门功课的书, 哪天必须背着书包走一上午,如果不能合理安排,迟到和走错教室将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我也真正体会了一下孩子们课间奔走在走廊和楼梯上的急促和生机。语文课文的课后问题老师明确说没有标准答案,孩子们各抒己见,各式各样的回答充分挖掘了孩子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数学虽然相对简单,但英文的专有名词以及全英的题目也是不小的挑战,若是应用题看不懂意思,哪怕数学再好,也无济于事;科学老师严谨而不失风趣的教学风格得到了众多家长的赞许;人文课的围坐式讨论、以小组为单位的Team work,培养了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音乐课教授孩子演奏非洲鼓,那震撼的鼓声仿佛把人们带到了那自由奔放的非洲大陆;最令人感动的是所有老师回答每个学生问题时都会在孩子身边很自然地蹲下,英语老师因为腿长,甚至单膝跪地,看得出来,老师们是真心尊重每一位学生。与学生平视的目光交流,不仅不失教师威严,还让孩子对老师有了发自内心的尊重。图书馆有着丰富的中英文藏书,大课间以及每天下午的阅读课,孩子们均在这里度过。这一天下来,跟着孩子上楼下楼,穿梭于不同的教室,轻易不穿高跟鞋的我脚还真被磨出了泡。看着孩子重重的书包、不停地奔走、以及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还真是辛苦。但这样的辛苦是快乐的、充实的、有意义的。
多元文化
从来自英、美、加、德、澳还有浙、黔、豫、台湾、以及上海本地的教师团队,到来自世界和全国各地的学生,成就了学校本身的多元文化,全英的课堂不仅让孩子们能讲流利的英语,书法课、武术课等等也处处彰显着中国文化的底蕴和内涵,历任外籍校长办公室不仅都装点了许多中国文化的元素,包括校长在内的许多位外籍老师,在汉语测试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众多有着海外留学经历的中方老师,英文更是不在话下,所以,在这样多元文化环境中,大家互相听取、吸收不同人的意见,这些理念互相碰撞、融合,然后又产生出全新的理念。正如英国剧作家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个人便可拥有多种思想。”而思想推动了行为,行为又推动了社会,我们社会的发展,正是需要各种各样的思想。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是这个道理吧。
课外活动
许多人包括以前的我认为,国际学校不过是一些经济好的家庭怕孩子吃苦受委屈,把他们放在一个好的环境里享受而已。事实上,远非如此。诚然,良好的硬件,校园设计的优美舒适,并适合青少年心理的话,会吸引学生更努力学习,除学习以外,丰富的课外活动,更是一笔不小的财富,除了游泳、足球、篮球、击剑、摄影、各种艺术等校内活动外,学校还经常组织校外活动,诸如英文辩论赛、戏剧演出、以及户外骑行。学哥学姐们的骑行足迹不仅遍布江浙,甚至大西北,环太湖、青海湖、环海南岛,即将到来的圣诞节,将要组织学生环宝岛台湾骑行,这样的活动绝不是一次豪华的环台旅行,除了每天的辛苦骑行,吃住条件也一般,还有一些事情需要自己动手去做,即使有救援车,累了、渴了、困了、骑不动了、甚至表皮擦破均不是上救援车的理由。相信这样的“锻炼体魄、磨练意志、拥抱自然、挑战自我”所收获的不会亚于优秀的成绩。
或许有的家长会说,因家庭情况的不同,只能选择在家门口上学。事实上,无论在哪里上学,都要创造机会让孩子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假期多带孩子出去走走,离开居住地,哪怕五十里、五百里、五千里之外的地方,那里的山是什么样,那里的水是什么样,那里的人又是什么样……最关键,远处人生活是什么样的,我要过怎样的生活。孩子见识多了,就会阳光、自信、有思想,在人生中,就能克服一个大大的敌人-----“狭隘”,想想许多的纷争,诸如邻里纠纷、婆媳争斗……很多都与狭隘的价值观有关,所以,一定要让孩子拥有多元价值观,那就是要多看家门口以外的世界,多接触不同的文化、信息,读万卷书,不能死读,行万里路,也不能白行,只有读书与看世界相结合,才会真正发生作用。《我的事业是父亲》的作者蔡笑晚,在物质生活相对匮乏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尚且带着六个子女游走于天南地北,更何况我们今天。
经常会出现孩子缺少对生命的认知(遇到挫折就产生轻生的念头),没有梦想的能力(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不懂得保护自己(做了博士依然被拐卖),无法与别人共享……身为现代父母,我们常想,我们该怎样教育我们的子女,我想,当孩子有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多元的价值观,自我管理的能力,自然会充满对知识的渴求,不需要我再去催促、再去帮孩子制定计划、安排时间。学校老师的责任是引导并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思考,并建立信心、主见,培养正确决策的能力;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独特视角和应对生活挑战的能力;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而不是结果和答案。这些教育的核心问题,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所以,无论将来孩子去哪里读书、到哪里工作、去哪里生活,这些终身受用的优秀品格,将会是孩子享用一生的财富!
文: 诸葛亮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