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我的课堂
这节课的内容是《积的近似数》。
“近似数”学生并不陌生。通过三、四年级的学习,他们已经知道什么是近似数,并且会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这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运用迁移的方法,继续学习积的近似数。 所以,本节课的知识点对学生来说并不难。关键要把积先算对。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上,我采用“复习——试做——交流——总结——练习——检测”等环节,让学生自己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老师在课堂中仅仅是引领,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因为知识点不难,学生学习过程比较顺利,所以,本节的容量比较大,进行了多种练习。使学生对积的近似数更熟悉。
但也正是认为内容简单,认为学生对近似数有基础,在复习环节,学生对出示的复习题回答的都正确,我便认为学生都会,并没有对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加以总结。如果此时能总结一下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学生对近似数会更熟悉,后面学习起来会更顺利。
本节课的评价中,齐声回答次数过多,似懂非懂的学生容易蒙混过关。这也是以后应该注意的,让评价多样化。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弄懂教材,根据学情,合理设计教学环节,使自己的课堂有趣、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