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会产生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通过预习你们知道了哪些古时候用于测量长度的工具? 1、一庹、一拃、一脚、一步等身体的一部分做测量的工具。 古时候,部落中的一个人打猎时看到一只大老虎,想要告诉部落中的其他人,他用打开的双臂向大家描述这只老虎有多长。另一位妈妈想用兽皮给孩子做一件衣服,她用拇指与中指打开围孩子的腰一圈,再去剪兽皮…… 2、老师拓宽介绍: 另一个部落以种稻子出名。有人看到一种没看到过的昆虫,他用三粒米连起来表示它的长。 我初中学过一篇古文《核舟记》。核就是桃核、杏核之类。舟是船。用果核雕刻成的船,船里有划船、唱曲、听曲的人。你可以想像得出那雕刻的师傅用小米一样的长度做单位去刻。 总之,人们用身上自带的或身边常见的物品做长度单位来方便描述长度。 二、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活动:用拃量课桌的长,给阿姨打电话订桌罩。 有同学报5拃;有同学报4拃;有同学报6拃…… 我分别按大家报的,用我的一拃做单位去拃不同的长度剪出几条不同长短的线段。 你有什么发现? 这样做桌罩的话不能用。因为每个人的一拃都不一样。 2.活动:战国七雄。每个国家的1寸都不相同。楚国的某人到齐国、到越国、到秦国分别买10寸布。有的够做一件衣服,有的还不够围住上身…… 你有什么发现? 都是1寸,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规定,所以很不方便。 3.介绍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4.用自己准备的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去量数学课本的宽。 结果大约都是18厘米。 三、感受1厘米 1.把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捏在大拇指和食指中间,轻轻抽走,不要任意收缩。 2.把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放在食指指肚上,感受食指指肚的宽大约1厘米。估测时可以用左右食指顺序交替数大约几厘米。 3.身边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1厘米? 图钉的长、田字格的长等。 四、做小尺子 把1厘米一端与物品一端对齐,1厘米1厘米地量,很不方便。人们就想了个办法,把这些小正方形连起来,从0到几标上刻度,为了防止磨损,又在前后面余出一些。这样就形成了一把小尺子。 这时再去量时,要注意什么? 不能把尺子最左端与物品左端对齐,而是要把0刻度线与物品左端对齐,再读物品右端所对的刻度。 五、用厘米尺量。 |
一、体会产生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通过预习你们知道了哪些古时候用于测量长度的工具? 1、一庹、一拃、一脚、一步等身体的一部分做测量的工具。 古时候,部落中的一个人打猎时看到一只大老虎,想要告诉部落中的其他人,他用打开的双臂向大家描述这只老虎有多长。另一位妈妈想用兽皮给孩子做一件衣服,她用拇指与中指打开围孩子的腰一圈,再去剪兽皮…… 2、老师拓宽介绍: 另一个部落以种稻子出名。有人看到一种没看到过的昆虫,他用三粒米连起来表示它的长。 我初中学过一篇古文《核舟记》。核就是桃核、杏核之类。舟是船。用果核雕刻成的船,船里有划船、唱曲、听曲的人。你可以想像得出那雕刻的师傅用小米一样的长度做单位去刻。 总之,人们用身上自带的或身边常见的物品做长度单位来方便描述长度。 二、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活动:用拃量课桌的长,给阿姨打电话订桌罩。 有同学报5拃;有同学报4拃;有同学报6拃…… 我分别按大家报的,用我的一拃做单位去拃不同的长度剪出几条不同长短的线段。 你有什么发现? 这样做桌罩的话不能用。因为每个人的一拃都不一样。 2.活动:战国七雄。每个国家的1寸都不相同。楚国的某人到齐国、到越国、到秦国分别买10寸布。有的够做一件衣服,有的还不够围住上身…… 你有什么发现? 都是1寸,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规定,所以很不方便。 3.介绍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4.用自己准备的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去量数学课本的宽。 结果大约都是18厘米。 三、感受1厘米 1.把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捏在大拇指和食指中间,轻轻抽走,不要任意收缩。 2.把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放在食指指肚上,感受食指指肚的宽大约1厘米。估测时可以用左右食指顺序交替数大约几厘米。 3.身边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1厘米? 图钉的长、田字格的长等。 四、做小尺子 把1厘米一端与物品一端对齐,1厘米1厘米地量,很不方便。人们就想了个办法,把这些小正方形连起来,从0到几标上刻度,为了防止磨损,又在前后面余出一些。这样就形成了一把小尺子。 这时再去量时,要注意什么? 不能把尺子最左端与物品左端对齐,而是要把0刻度线与物品左端对齐,再读物品右端所对的刻度。 五、用厘米尺量。 |
一、体会产生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通过预习你们知道了哪些古时候用于测量长度的工具? 1、一庹、一拃、一脚、一步等身体的一部分做测量的工具。 古时候,部落中的一个人打猎时看到一只大老虎,想要告诉部落中的其他人,他用打开的双臂向大家描述这只老虎有多长。另一位妈妈想用兽皮给孩子做一件衣服,她用拇指与中指打开围孩子的腰一圈,再去剪兽皮…… 2、老师拓宽介绍: 另一个部落以种稻子出名。有人看到一种没看到过的昆虫,他用三粒米连起来表示它的长。 我初中学过一篇古文《核舟记》。核就是桃核、杏核之类。舟是船。用果核雕刻成的船,船里有划船、唱曲、听曲的人。你可以想像得出那雕刻的师傅用小米一样的长度做单位去刻。 总之,人们用身上自带的或身边常见的物品做长度单位来方便描述长度。 二、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活动:用拃量课桌的长,给阿姨打电话订桌罩。 有同学报5拃;有同学报4拃;有同学报6拃…… 我分别按大家报的,用我的一拃做单位去拃不同的长度剪出几条不同长短的线段。 你有什么发现? 这样做桌罩的话不能用。因为每个人的一拃都不一样。 2.活动:战国七雄。每个国家的1寸都不相同。楚国的某人到齐国、到越国、到秦国分别买10寸布。有的够做一件衣服,有的还不够围住上身…… 你有什么发现? 都是1寸,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规定,所以很不方便。 3.介绍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4.用自己准备的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去量数学课本的宽。 结果大约都是18厘米。 三、感受1厘米 1.把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捏在大拇指和食指中间,轻轻抽走,不要任意收缩。 2.把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放在食指指肚上,感受食指指肚的宽大约1厘米。估测时可以用左右食指顺序交替数大约几厘米。 3.身边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1厘米? 图钉的长、田字格的长等。 四、做小尺子 把1厘米一端与物品一端对齐,1厘米1厘米地量,很不方便。人们就想了个办法,把这些小正方形连起来,从0到几标上刻度,为了防止磨损,又在前后面余出一些。这样就形成了一把小尺子。 这时再去量时,要注意什么? 不能把尺子最左端与物品左端对齐,而是要把0刻度线与物品左端对齐,再读物品右端所对的刻度。 五、用厘米尺量。 同桌监督互量数学课本的宽。 你会用尺子量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