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电视,得到一个消息:徐悲鸿的画将要在河南省博物院展出。虽然我是一个不会画画的人,但是对此次画展也特别向往!
8月16日下午,带着儿子一同来到博物院,虽然是开展的第三天,虽然是下午三点,可是在领票处已经排起了长队。领票处还要排队,这是我来博物院参观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事。旁边也有些人可能是从这里路过,看有展览也想看,但是却因为没有带身份证而只能站在一旁观看。不过排队领票的速度也很快,前面虽然有十来个人,但是大家有秩序地行进,很快也就拿到了票。
随人流走进博物馆大门。“大师呢?”刚进门,听到一位女士在问服务人员。“大师在里面呢!” 这问的直接,回答的也干脆。
因为知道一般这里举办的外来文物展示都会在一楼右手的一个展厅里,以前曾来这儿看过丝绸之路展、摄影展等,所以径直就往那儿去了。
一来到那儿,看到门口立着一个牌子,提示大家把饮料和水放在外边。地上确实已经放了许多的水杯和各种各样的饮料,组织者考虑得还怪周到,怕人们喝的水洒到这些画上,对画造成伤害。来观看的人也都还很自觉,进门之前都把水放在外边。
进入大门,正面墙上几个大字“大师与大师 徐悲鸿与法国大家作品展”突出展示主题。
此次展示不光有徐悲鸿的画,而且也有法国画家的作品。法国画家的作品都为油画,因为不懂画,只能看个热闹了。大多是人体、场景画,皮肤细腻,看上去很有弹性、色彩鲜亮。好在每一幅画的旁边,都还有一个小卡片说明,不过因为人多,要想凑到前面把那些字都看清楚,也不太可能。另外关键还是咱不懂,就算是这些画非常有名,但是因为我不知道它们,所以也就没有仔细去看。
当然,来这里主要还是奔着徐悲鸿的画来的。因此,徐悲鸿的画前,停留的人还是比那些法国画多的。
徐悲鸿的画,不仅展示的有油画,而且也有国画。
大的作品有《田横五百士》和《愚公移山》。关于作品,我不能细写因为不懂,所以也不知道如何来评价。很遗憾的是,在博物院也没有人专门进行讲解的,可能是去的不是时候吧,只能是在一些画前,偶尔遇到一个看着是搞艺术的,他们在给自己的朋友讲解时,偶尔听上一两句。
现在可能是刚开始展,去的人比较多,这个展览会一直办到十月份,回头再去,人少了再细细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