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钢城小学 孙翠红 一日与朋友闲聚,言及读书,大家各有心得。我细思量自己的一路成长,深感自己是被书本佑护,在阅读中受益颇深的幸运儿。回到家后,我意犹未尽,回想自己的读书历程,忆及许多往事,受念旧情绪的牵引,有了想点什么的冲动。想着开学后将这份阅读心得分享与我的学生,奢望他们也能爱上阅读,成为一个与书有缘,爱读书,乐生活的人。 如今的我回忆起自己最初的阅读始于我的童年,那是个物质和精神生活都相对匮乏的年代。我最先接触的文学作品便是姥姥家墙壁上张贴的年画,是一种以戏曲故事为题材绘制的画作,这些年画是当年乡下人家在年下能想到的最好的装饰物了。二十四扫完房地后,姥姥就会格外仔细地将这些从集会上精挑细选的画张贴出来,一为除旧迎新,二为年久的房屋添些喜庆。姥姥刚张贴完毕,我就会迫不及待地爬上炕头,踮着脚看那些生动的画面,读那些简单的文字。因为认字有限,所以都是连读带猜地去看,即便这样,也粗略知道了些传统戏曲剧目,像《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苏三起解》《五女拜寿》《白蛇传》等戏曲故事便是这样熟知的。从这些故事中我简单地区分着好人和坏人,辨别真善美,假恶丑。 上学后,多认识了些字,便借着小人书看。同学的,邻居小伙伴的,亲友家的,能扒得着的关系都借了个遍。有肯借的,也有不肯借的,不肯借的便用自己仅有的几本去换,为此也不知费了多少周折,耗了多少口舌,但只要能求得一书在手,所有的辛苦就都不算什么了。最盼望的就是乡下集会的日子,吸引我们小孩子的不仅是花花绿绿的糖球和米花糕,还有那背个木箱,流动着摆摊设点供借阅的书摊小贩。他把那一箱子的小人书一摊放出来,就会围拢上许多孩子,这是那年下我们有机会看到的最多的书了,像是一下子把视书如宝的你丢进一个图书馆般令人激动。空着手在人家书摊前留恋未免心虚,可如果跑回家在家人面前央上半天讨得五分一角,手里攥着钱再来光顾,心里就硬气多了。两分钱看一本,一毛钱就足够我坐在书摊前贪婪地看上半晌。《岳飞传》《杨家将》《聊斋志异》《铁道游击队》《红岩》等情节跌宕起伏的故事让我至今说道起来记忆犹新。 小学期间的阅读大都集中在学校订阅的报刊杂志上,《东方少年》《儿童文学》《故事会》《中国少年报》等成为我爱不释手的读物。当时受家里经济条件的限制不能订阅,我喜欢的这些书刊都需要从同学那里借阅来读,好借好还,看别人的书是有时间限制的,为了定期还,我常常要争分夺秒地看,读得虽仓促了些,但看得格外珍惜。也许是大量的阅读丰富了我的语言积累,所以读四年级时写的一篇习作被老师当范文在全班同学面前读了,现在想来,当年老师也想不到,她这一小小的举动大大地鼓舞了我,也就是从那一刻起,让喜爱看书的我同时也喜欢上了习作。 中学阶段功课明显紧张了许多,留待看闲书的时间不是很多,但仍会忙里偷闲地找一些书来看,金庸的武侠小说,琼瑶和三毛的小说、散文集不知为什么被师长们列为禁书。不允许明目张胆地看,就偷偷地看,象搞地下工作似的。往往是一本新书在同学中传阅遍后就破烂不堪了,不是不爱惜,实在是传阅的人手太多了。当然,为了附庸风雅,也颇神圣地拜读过一些名著,名家名作,做了大量的读书摘录,有些现在还存放着。一次收拾旧物,翻出来看,几大本子密密麻麻地抄写、摘录,以及当年颇有情致绘制的插图呈现在眼前,自己都被当年的痴心执着感动得一塌糊涂,这样的海量阅读,从中获得的收益是显而易见的。那时间就参加了学校的文学社,尝试着写些诗歌散文,在校报上发表用以填补成长中的一份空虚,满足年少气盛时的那份虚荣。 参加工作后,最大的满足感就是有了可供自己支配的工资,每月都会拿出一部分钱买自己喜欢的书籍,订阅自己喜欢的杂志。进而藏书不断增多。出嫁时,唯一的嫁妆就是我随身携带的那些书了。我至今记得让我手不释卷、百看不厌的几本书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林语堂的《京华烟云》钱钟书的《围城》,外国作品有: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夏洛特.勃朗特的《简爱》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乱世佳人》等,大量的阅读丰厚了我的文学底蕴,揣着“博百家所长,为我所用”的读书情怀,我笔下的一些散文、札记得以在报纸上发表,这对我的写作注入了足够的自信,我对文字由喜爱上升为迷恋。杂志《演讲与口才》帮助我突破了不善言辞的怯懦性格,我喜欢上了演讲,在多次比赛中口语表达得到了锻炼,这无疑为我现在所从事的教师职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人母后,我伴随女儿又读了许多书,从丰富多彩的绘本开始到趣味横生的睡前故事,从儿童读物到少年成长读本,托女儿的福,我像是又重生了一次,又经历了一次童年和少年,我从杨红樱那里了解了当代少年儿童成长的快乐和烦恼。思索为人母的我应该怎样面对孩子的成长?怎样才能让孩子成长得健康自然?曹文轩的作品呈现给我和孩子一个真善美的艺术世界——这里有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温馨情愫。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不但让我了解了动物的生活习性,还引发联想:动物世界尚且如此,我们人呢?秦文君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描绘着少男少女充满阳光、充满花香的心灵以及少男少女在成长中羽化和蜕变的快乐、痛苦。正是这些作品把我留驻在女儿的世界,爽爽地过了把孩子瘾的同时,和女儿相处得更贴心。 我越来越多得沉迷于阅读带给我的无穷乐趣。我追捧文笔疏淡隽逸的丰子恺,敬仰俯仰古今,见微知著的余秋雨,迷恋林清玄的清幽而大气,欣赏毕淑敏的睿智、理性及对生命的思索。我最享受的事情就是闲适下来,坐拥书城,捧一本书,呷一口茶,与众多品行高尚的人会晤,在他们的故事中发现自己,提升自我;明辨是非,知所是从。 俗话说得好:“风日为益友,读书是良师”。我确信正是因为有了书,我的生活变得充实、宁静、高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