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圈子 | 博客首页 | 圈子首页 | 帮助

濮阳市第二实验小学2009届5.1班 http://q.xxt.cn/banji774575198

圈 主
博 主
圈子公告更多>>>
日志 >> 查看日志
圈子点击285次 | 博客点击2025次 | 评论0次

四年级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策略

发表时间:2014-05-16 15:32:46 [查看原文]

四年级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策略



 



学生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能力要求之一,计算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占据很大的比例。计算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十分重要,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意义重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些相应的看法和建议。



一、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计算能力的现状



1.缺乏对题目的重视及计算耐心



在数学学习中,尤其是小学教学,计算占重大比例。不管在日常学习和考试中,只要碰到计算类的题目,学生们都会认为计算是死题目,对于自己来说都是信手拈来的,这就导致产生对题目的轻视心理,更有甚者直接忽视了对计算结果的审核,以至最终结果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在计算过程中,稍复杂点的计算就会显得有得繁琐,需要反复计算才能得其最终结果,这就较易导致学生产生对计算的排斥心理,计算还未开始就已产生退却,这必然会导致计算错误,学生更不会耐心的去检查其结果正确与否,往往会直接进入下题,这大大降低了计算结果的准确率。



2.缺乏良好的计算习惯



在平时教学中,老师会经常提醒学生在草稿纸上计算时需排版分开,让其计算过程看起来明了清晰,一目了然,试问有多少学生真正做到了这些。往往学生在草稿纸上计算时不注意分块,只要发现有空白处就利用,等到一张草稿纸利用完再一眼望去尽是密麻麻一片,更有甚者直接在书本或试卷上计算,这不仅影响整体观感,且很难区分对应题目计算过程及结果的所在。其次,在严紧的计算过程中不够细心,在作业或考试结果出来后,老师点评时,问为什么错了,大部分学生都说由于自己粗心所致,但这根本的原因可能没认识到,易粗心大意是学生由于平时计算比较随便,如计算前不看清题目,草稿纸上书写随便,计算后不认真检查等原因,从而导致计算中频频出错。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很多学生缺乏良好的计算习惯。



3.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无论学习哪门学科,基础是关键。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是形成计算能力的前提。当学生面对一个题目时,首先应考虑到这是什么类型的题,需要用到哪些运算法则、运算定律及计算公式等等,只有理解和掌握了这些最基本的知识,才能提升自身计算能力。如在做题目时,突然之间不知从何下手;在计算过程中,有更简洁方法,但是又没得到运用;运用方法正确,但结果出错的,追究其错误原因,却发现中间过程没有化简等等。这些问题都反映出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都不够牢固。



4.对计算工具的过分依赖



人们都有一定的惰性,尤其是小学生在学习上有较强的惰性,随着各种计算工具的出现,学生在学习中时而接触到计算器,更是增强了其惰性,计算器的快捷及准确度使其产生过分的依赖心理,导致学生养成了一遇到计算就使用计算器的习惯。同时也降低了学生的自信,对于自己手算出的结果总感到怀疑。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的培养和应用对策



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计算的准确性,二是计算的方法技巧,三是计算的速度。对于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我觉得应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1.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到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在日常学习中,首先应端正学习态度,做到认真、细心,在课程中应认真听取老师的教诲,做到老师所说的一点一滴,课后需多做练习,自我认真思考,细心推敲,独立完成作业,不轻易询问他人。完成后对于错误的需反思其原因所在,保证日后遇到相同问题不出错误。作为教师,应督促学生的学习,严格要求,对于那些审题不清、草稿纸书写随便、计算后不检查等问题的学生,应严格对待,督促改变,使其逐渐养成做题细心、书写工整、算后检查及有错必改的良好习惯。



2.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及其练习



基础是根本,根不扎实则易动摇,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是形成计算能力的前提。课本上都是最基本的东西,如各种基本的运算法则、定律等,学生们应很好的吸收理解,将其灵活运用到计算中,并且要加强练习,多做题,熟话说“熟能生巧”,这样才能让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相互间融会贯通。总之,学校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学生需加强练习,让每个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牢固。



3.加强口算能力及计算技巧的培养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只有提高了口算能力,才能提高计算能力。在每天教学开始前,花几分钟时间出一些口算题考一下学生们的口算能力。例如:25×4=5÷8=125×8=90÷5=……等等,为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可以按座位顺序依次出题回答,对于反应快的给予表扬。这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其口算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计算过程中,若能合理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法则、运算定律及计算公式,掌握一些运算技巧,经常会让计算变得更加简洁,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计算的速度。例如:十几乘十几(头乘头,尾加尾,尾乘尾),13×11=?,简便解法,1×1=13+1=43×1=3,结果为13×11=14325×9×8=?利用交换率将其转换为(25×8)×9=200×9=1800,这样就很容易得出结果。还有很多这样的运算法则及技巧,若能很好的运用,这将对于提高计算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4.减小对计算工具的依赖性



无论是课堂练习还是家庭作业,均不能使用计算工具完成练习,老师和家长应起到督促辅导作用,学生们应多用口算及手算,多加练习,使其计算能力得到提升。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短时期内就能完成的,需拟定长期的培养计划,通过科学的教育方式,力求学生们的计算能力都得到提升。

标签:  

现在已经有0人给我打分了(查看打分情况
这篇文章现在的总分为0分。
友情提示:打分功能目前只对班级圈子和自建圈的成员开放,访客暂时无法使用此功能。

      未登录,您可以 登录 后再评论
评论:

500字以内: 您已经输入 个字
昵称:                 验证码: 点击刷新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