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当“君子” 我认为,我们的男孩应当成为堂堂君子,应当成为谦谦君子,应当成为中国本土文化熏染出来的国际绅士! 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传统历史的礼仪之邦,特别是万人尊崇的“大礼学家”孔子的“君子之说”,更是让我们看到了身为君子者的智慧和博远。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之言”“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我们可以这样告诫孩子: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得思义。 我们可以给孩子讲这样的故事:孔子的弟子司马牛,有一次向孔于请教怎样做君子。孔子对他说:“君子不忧愁,不害怕。” 司马牛不懂这话的意思,问道: “不忧愁,不害怕,就叫做君子了吗?” 孔子说:“君子经常反省自己;所以内心毫无愧疚,还有什么可忧愁、可害怕的呢?” 司马牛告辞孔子后,见到了他的师兄子夏。他忧愁地说: “人家都有兄弟,多快乐呀,唯独我没有。”子夏听了安慰他说: “我听说过‘一个人死与生,要听从命运的安排,富贵则是由天来安排的。’君子对工作谨慎认真,不出差错;和人交往态度恭谨而合乎礼节。那么普天之下到处都是兄弟,君子何必担忧没有兄弟呢?”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小人争而不矜”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君子寓于义,小人寓于利”“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君子固穷;小子穷斯滥矣”“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学道则爱人,君子学道则易使也”……这些都让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有话可说,有理可讲,有章可循。 女孩当“淑女” 不知何时开始,一股歪风邪气侵蚀着纯美的“少女地”,另类,比酷,卖萌,耍乖,似乎成了一些女孩的当下怪状,更有“女汉子”之笑谈!而三从四德、温婉贤淑似乎成了美丽的神话,我强烈认为,女孩子不论在什么时代,都应该做个淑女!! 何为淑女?根据历代零散的对淑女的希望和期待,以及《女论语》、《女诫》等至今还闪光的要求,我认为淑女最基本的素质有两条:一是“贤良”,二是“德才兼备”。 光一条“贤良”就足以涵盖许多!首先告诉女孩要有一个好脾气,为人随和,温文尔雅。而脾气需要养的。这是因为:一个原因在于脾气、禀性大都是遗传而来的。据说人一降生下来就有了一定的脾气、禀性了,约占后来长大成人时脾气、禀性的80%以上,所以为了生存,为了健康地交往,为了光彩照人,需要养成一个好脾气。其次就是好心肠,与人为善,人的最高修养是什么?是修一副好心肠。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看一个人的善恶、美丑,关键是看有没有好心肠。人心肠好,就不会为非作歹,不会嫉妒人,不会笑话人,不会排挤人,就不会在背后给人“使绊子”,不会气人有笑人无,不会看到弱者不去帮,不会因为个人好恶强加于人。富有同情心、关爱心、公仆心、怜悯心。好心肠就是古道热肠,是善,是至善,是至美,用好心肠去对待任何人和任何事物,就叫从善如流,这是多么高的心灵境界啊!好澈诚应当是淑女的第三种修养。淑是什么?是清澈,是清湛。清则身洁,贞则身保,淑则清贞。人诚则能取信,澈诚是诚信的根基和最高境界。清而贞,清而澈,澈而诚,澈而信,为人阳光、透明,如此习以为常方有立身之本。能够做到澈诚的人,必然为人豁达,坦坦荡荡,这需要多么广阔的胸襟啊!好品行应当是淑女的第四种修养。品行端正,方可在社会长久立足。待人先恭敬三分,便可获得他人的尊重。处事用和谐之心来指导,便可事半功倍。好礼让应当是淑女的第五种修养。凡为淑女,当知礼数。面善身洁,衣着适度。行不回头,轻行缓步。语不掀唇,敛手低声,答问殷勤,轻言细语。坐不动膝,立不摇裙。喜不大笑,怒不高声。饮食声微,不动烟酒。接人待物礼让三分,态度谦和。遇到长辈,恭恭敬敬。举止端庄,口不出狂言,行不越规范。 德才兼备则要求女孩应当好学习、好自强,坚定地走自立、自爱、自尊、自信、自强的道路,不盲目地依赖男人、强人和权势,练就一身好本领、好能力,应变能力强,不愁吃穿,自己可以养活自己,还能照顾家人,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总之,女孩应该做一个淑女,有矜持,有羞涩,大方而实在,端庄而大度,贤良而德才双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