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篇
亲爱的同学们,当我们打开本学期的国学经典读物——《弟子规》,便又开始了学习祖国灿烂文化之旅。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 出则弟, 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的文意,加以引申扩展,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进行论述,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共有句,1080个字。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弟子规》蕴含着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智慧。学好《弟子规》,可以养我们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可以使我们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
总序
《弟子规》总叙告诉我们,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包括七个科目,即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后一项属于智育修养。由爱自己的家人,做事谨慎、诚信,到用博大的胸怀爱天下众生,亲近品德高尚的人,读书学习,明理増智,从而使自己成为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的人。
入则孝
百善孝为先。孝是美德的种子,把孝植根于内心深处,必将绽放美德的鲜花。孝敬父母,应从细微之处关心父母,应从今朝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应以德润身,勤奋学习,使自己成为父母的骄傲;孝敬父母,应严于律己,不做使父母蒙羞的事。